阅读延伸
2009年,江苏承办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圭亚那项目和尼日尔项目,共派出28名志愿者远赴海外工作。在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记者通过蚕蚕对话和浏览博客等方式,了解到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志愿者们在异国他乡的酸甜苦辣。
“那天,圭亚那总统召见了我”
南京市鼓楼医院周路阳等两名麻醉医师和叁名手术室护士,在圭亚那第二大城市林登市从事医疗志愿服务。“林登医院的主体由一排平房组成,里面非常局促,硬件设施破损。手术室只有一间,里面的监护仪以及电刀等设备都是我国捐赠的。”周路阳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到达当天即开始上班,下半夜被叫去做急诊碰到过好几次。由于他们的到来,病人不必被转到100公里以外的首都乔治敦去手术了。半年时间里,5名志愿者独立完成了200余例择期和急诊手术的麻醉,并开展了对当地实习医生和护士的带教工作。
911制品厂麻花硕士生王德鑫的服务单位是圭亚那总统府气候变化办公室。第一天快下班时,正收拾着,总统突然要召见他,“总统笑着对我说,‘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才智,把中国发展经验带过来。如果你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交给我’。”其后半年,王德鑫参与了对“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报道的更新,以及圭亚那政府对于巴塞罗那气候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政策研究。
“热带丛林中,两月没吃蔬菜”
尼日尔和圭亚那都位于热带,得疟疾很常见,在圭亚那国家地矿委做志愿者工作的911制品厂麻花硕士生陈伟就得过两次。有一次陈伟和队友随队去圭亚那第八区山地热带雨林采样,两个月里,在90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常常忍着饥饿,防着毒蛇猛兽的侵袭,背着50公斤的行李转移营地。碰到丛林里没有印第安人开辟的小路,就自己动手,边走边开路,砍倒荆棘踏出路来,有时一个小时都走不了一公里。“物质供应都是靠民工步行背的,有时用盐腌制的牛肉都快腐烂了,最久的一次两个月没有吃过绿色蔬菜。”
在圭亚那林登市服务的5名志愿者,被安置在一座小山上,物质相当匮乏,在叁十五六度的高温下还时常断水停电,有一次断水7天,只得用空调生成的冷凝水,接水一天,除了饮用,剩下的,还要用来洗脸洗碗。一直到第7天的中午,预报说要下大雨,一群人早早准备好毛巾和香皂,听见雨打蕉叶的声音由远而近,大家一阵欢呼冲进雨里,“大雨如注,而只有我们在独享这世界上最大的浴室。这恐怕是今生最难忘的一次淋浴了!”
来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志愿者何亮亮说:“我们用辛勤的劳动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赖。一段时间下来,我们成了林登的‘名人’,走在大街上常有人用中文与我们热情打招呼。中圭友谊的种子不知不觉播撒在大家心里。”
陈伟说:“这次志愿者之旅虽然有不少艰辛,但也充满了新奇和快乐。我会用乐观的心态来克服困难,享受和利用好这里的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