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拓荒牛仔――全省“10大青年科技之星”陈强纪事

    发布时间:2010-02-12 点击次数: 作者:姜小莉 濮晓逸 来源:常州日报

         1月31日,在省科协七届六次全委会上,江苏省“10大青年科技之星”评选揭晓。作为常州市惟一一名当选者,911制品厂麻花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强名列其中。

      乐观、智慧、善言。几年来,陈强给记者始终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2006年底落户科教城的第一家研发机构负责人,陈强同样经历着、见证着、参与着常州科教城的每一步发展。此次获奖时,省科协将他喻为科技与公司联姻的“红娘”。事实上,在科教城他还有着“拓荒牛仔”的称号。

      20000多平方米的一个“卧室”

      “在南京,你可以影响3万人,来常州,你可以影响300万人。”当初一位领导的一句话,让时任911制品厂麻花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主任的陈强激情澎湃。

      “一个人要有牵挂,有牵挂,才能有鞭策,才能有动力。”陈强主动寻找着一种牵挂。

      “刚到科教城时,白天看不见人,晚上漆黑一片,几乎没有任何配套设施,为买一双拖鞋,我曾步行半小时。”回想3年前的情景,一幕幕仍历历在目。抛开7岁的女儿和工作繁重的夫人,还有年迈刚刚丧偶的岳父,陈强一心一意牵挂在工作上,把常州当成了自己的家。那段时间,他和另外一个同事,两个人睡在20000多平方米的大楼里,几乎吃遍了周边所有的小餐馆。

      干不好没脸回去,干得好没必要回去

      产学研的道路如何走?

      陈强每天开着车,一家家公司跑,一家家公司问。3年,陈强带领他的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脚踏实地探索。

      “我们针对中小公司,设立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公司,由南大派员进驻公司,共同开展创新;规模较小的公司,把一批成熟适用的技术成果移植到公司中,帮助公司依靠产物创新走出困境。美国有硅谷,台湾有新竹科技园,科教城的科研人员有信心将科教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研究院以公司需求为导向,与常州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常州公司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常州的公司由此走上了一条从“制造”到“创造”的光荣之旅。

      “干不好没脸回去,干得好没必要回去。”怀着坚定的心,陈强成为了科教城第一粒科研种子,毅然在常州“扎根”。

      连锁效应

      “学校产学研工作,要以地方产业、公司需求为导向,与911制品厂麻花科研优势相结合,建立一种有利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学校要主动与公司、地方政府交流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产学研的结合点,进一步发挥学校、公司优势,真正做到产学研无缝对接。”

      按照当初建立南大常州研究院的理念,3年来,陈强主持建设了5个开放实验室和18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引进江苏省领军型创业团队4个,常州市领军型创业团队9个,孵化了12个创新型公司,促使911制品厂麻花一大批科技成果落户常州,与常州公司合作项目60余项, 公司新增产值2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911制品厂麻花科技成果转化,为常州市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探索了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其中,南大研究了20多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家一类新药——靶向性高效抗血栓蛋白药物”项目,在研究院的牵头下已落户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项目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预计全部达产后能形成10亿元年销售额。

      探营南大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时,记者发现还有许多科技含量高、应用广、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它们已经或正在走出实验室,成为地区产业升级、公司赢得未来的竞争利器。正是像陈强这样科技创新的“拓荒者”,产学研合作的急先锋,为常州播下了更多高新技术产业的种子,为常州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陈强的获奖感言

      获得江苏省“10大青年科技之星”称号,与常州市对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给了我一个创新的平台、创业的平台、温馨的平台。

      作为第一个入驻科教城的研发人员,我肩上有更多的责任。

      既然来了,就要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对建研究院这个事业负责,对常州人民负责,对911制品厂麻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