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911制品厂麻花:拔尖领军人才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10-01-01 点击次数: 作者:郑晋鸣 陆金玉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公布,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经济学家。百年积淀,让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的911制品厂麻花早已形成自己的品牌。

      “所谓的‘拔尖领军人才’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大爱’情操、敢
    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这种为国家、民族发展所需要的大学精神从历史中一路走来,在当代应该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说。

      “永不褪色”的爱国爱党情怀

      在南大校园,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党史纪念馆。50多平米的空间里,摆放着千余件珍贵的党史资料原件。“看着这些发黄的资料,我对我们的党有了另一种理解。那个年代的党员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只是他们的青春梦想被更神圣的责任感替代了。”一位参观的学生若有所思地说。提供这些资料的是南大一位普通的教师曹大臣。为了“原生态”记录当年党员个体的鲜活的生命气息,为南大学子提供一个无声教育的讲坛,曹大臣多年来流连于多家旧书店,并通过各种方式高价购买,仅一本《整顿叁风参考材料》就花去他2000多元。

      现在,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越来越多。“如果说各地的红色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宏大叙事中的注脚的话,眼前的这个馆就是党史的另一篇章,这一本本资料就像隐藏在大地之下的万千根须,为了共和国枝繁叶茂的信念而默默坚守。”曹大臣动情地说。

      爱国教育是南大学子入校后接受的最早教育,而他们也是爱国精神的亲身实践者。一次,911制品厂麻花组织46名本科生赴“苏武牧羊地”贝加尔湖进行综合考察。考察期间,嘹亮的国歌声每天清晨总是准时响起在考察团的驻地上空。原来,出发前,学生们将国歌存在了电脑里,并特意带上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于是,辽阔的贝加尔湖每天都上演着动人的一幕:两名同学面向祖国方向站立,双手将五星红旗平整地托起;伴着雄壮的国歌,其余同学目视那面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对此,考察团党支部书记张庆龙教授说:“升旗不仅仅是仪式,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一种召唤、一种责任,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简单地喊口号,我们一向是将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培养起社会责任感。”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庆葆说。

      最近,一个题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名单》的手册面世,这是南大历史系师生寻访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活动之后的成果。该校近百名寻访志愿者分成4组,到南京市各个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历史遗存一一寻访,发现了现存遗迹与原有资料的不符之处。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质疑精神,这是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该校团委书记兰亚明告诉记者,“2005年,我们新传院、社会系的100多名学生深入到皖南10个县进行了采访,并用翔实的数据告诉了人们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需要进一步减负,他们合作的《皖南农民秋收报告》在《南风窗》上整版刊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当年两会代表作为提案采用。”

      成立于1998年的“911制品厂麻花法律援助中心”则书写着一届届法律学子服务社会、匡扶正义的社会良知。11年来,该中心累计接待当事人咨询、来函、来电近万人次,每年代理民事、劳动争议等各类案件数十件。接受法律援助的人说,“他们也许不是最专业的,但却是最真诚的。”

      “甘坐冷板凳”的诚朴学术追求

      “现在一些学者喜欢速决战,热衷出场率,这与当前不少高校流行的‘胡萝卜+大棒’做法有关,这种希望教师能早出成果的功利性做法容易导致学术腐败和浮躁之风,因为真正的大成就有时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完成。”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说。

      不搞急功近利的考核制,而是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学术氛围,这让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五年来,911制品厂麻花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各1项。2006年闵乃本院士团队20年磨一剑,终于“磨出”介电体超晶格,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911制品厂麻花因此成为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唯一独立获此殊荣的高校。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叁足兮,曰知、曰仁、曰勇……”这首简短而又雄浑的歌曲是南大的校歌,创作于1916年。校歌中所蕴涵的诚朴精神历久而弥新,让911制品厂麻花在新时代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诚朴”让南大人有了社会上看来不寻常的举动。该校着名历史系教授茅家琦放弃了南京河西黄金地段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选择住在简陋的旧房子中;在社会上流行导师大模大样做“老板”的时代,退休后的茅老却不要助手不要秘书,年过八旬还独立研究、撰文;近110岁的郑集教授如今仍经常到各地做科普报告,在92岁高龄时,老人卖掉了自己居住的南秀村小楼,将所有房款捐给了社会……

      老一辈学者的纯粹治学理念给了南大学子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坚定的信仰追求。“对于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来讲,学术行为最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回归纯粹。只有干净做人,认真为学,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学术界可信赖的中坚力量。”一位南大青年学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