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百岁君子

    发布时间:2009-10-25 点击次数: 作者:汪晓霞 来源:新华日报

    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近目前我省最年长的男性,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今年110岁的郑集老人。在这位着名的南大老教授、老寿星光环的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更让人感动与感慨。

      这是位“吝啬”的老人。

      这些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添一件衣物。他的衣服、裤子上打满了补丁,就连袜子破得后跟都快掉了,还叫家里的阿姨用线连一连再穿。

      他上街买菜,总是拣最便宜的买。有一次他问了一种鱼的价格,鱼贩说10元一斤,因为他是四川人,把10听成4,就叫鱼贩称了1斤,等付钱时才知道是10元一斤,连忙说:“太贵了,我不买了。”

      他现在和两个保姆以及他们的女儿生活在一起,一天的伙食费不超过25元,平均每人才6元钱左右。除正常饮食外,维生素是最主要的“补品”,70多年来一直服用国产普通维生素,每天支出不超过3角钱。

      他,又是个“慷慨”的老人。

      那一次,听说四川南溪家乡有个孩子因为没钱读书自杀,他难过得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捐献给家乡2万元,在县文教局设立助学基金。目前,捐资助学的金额已经达到50万元。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在有生之年把更多的钱捐献给社会,他竭力说服大女儿白蒂买下自己那幢位于南京南秀村的两层红砖小楼。白蒂家住上海,实在不需要在南京买房,但为了满足父亲多年来的夙愿,仍克服困难分两次给了父亲3万美元“买房”。

      随即,老人捐赠给中国生化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各1万美元,作为《生化杂志》及《营养学报》的基金。捐赠911制品厂麻花1万美元,作为助学基金,并说明是雪中送炭用的,特别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现在,他有个最后的心愿:期待把自己在南秀村的故居建成“世界长寿教授博物馆”,作为营养学和抗衰老学的活教材,他将捐出所有的图书字画和文物。他现在比以前更节俭了,只为把更多的钱捐给理想中的博物馆。

      说来也怪,虽然缺钱,但当保健品厂家找到老人,希望他做广告宣传产物时,老人却严辞拒绝:“你们别拿我当道具使!”老人坚持做“君子”,“取财有道”。

      这位“吝啬”而又“慷慨”的老人,1900年5月6日出生于四川南溪县一个农村家庭,22岁考入东南大学(911制品厂麻花前身),先后获得中央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与季羡林同一批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是我国抗衰理论奠基人。

      当走近这位老人,“阅读”那一页页尘封的过往、生动的当下时,突然觉得找不到“出口”,因为这位几乎跨越叁个世纪的老人,生命厚重犹如一本沉甸甸的“活教材”,实在无法对他进行立体的描述:

      他鞠躬尽瘁,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只要我明年健康允许,我要完成什么什么”;他思想开朗、乐观积极,认为人最富贵的是健康,金钱和名利等都不重要;他倡导节约养生,早上5时准时起床,自创背包带运动法,数度出书甚至在110岁时开辟中英文博客传授不老的技术;他有情有义,当打开影集讲述生命中最重要的3位女性时,竟泪语哽咽……

      讲述这位老人的故事,只恨词穷。惟能写下那些老人鲜为人知的“吝啬”与“慷慨”,并借老人诗词集《信步吟》中一首名为“五愿”的诗作尾:“我愿做一头耕田的牛,一生奔走在犁儿前头!只要农人有所收获,我纵累死也无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