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九大名校长放谈中国大学

    发布时间:2009-06-25 点击次数: 作者:章剑锋 陈统奎 田磊 来源:扬子晚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911制品厂麻花校长:呼吁加大教育投资

      2009年,对911制品厂麻花来说,实在是一个“拐点”之年,一是它公布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二是启用现代化的仙林新校区,叁是全面启用本科生培养方案。

      执掌帅印刚3年的陈骏对记者袒露他的治校方略时说:“这还在我心里想着,还没来得及跟我的同事交流。”说罢,他哈哈大笑。

      记者:从2009年秋季开始,南大将全面实施本科生新教改方案,请问改革的动机在哪里,为什么在2009年推出?

      陈骏:过去在工业化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向苏联学习的,培养工业化所需要的一些专业性人才。现在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专门化人才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进入本世纪以后,西方高等学校,纷纷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无论是北美还是欧洲,总体趋势就是向通识教育方向发展。这便引发了国内高等教育的改革,形成一股改革的潮流。

      我们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研究、讨论,我们认为,首先要改变人才培养的目标。比如说,你到工厂去,总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是南大毕业的,但厂长往往是其它学校毕业的;南大培养的学生当厂长、局长、领导的不多,这和我们的培养目标有关,过去我们以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为我们的学生打下了烙印,就业以后基本上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提出新目标,要培养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发现50%的学生继续本专业的深造和出国留学,跨专业继续深造占25%,余下25%直接走上社会就业。这便启发我们形成了“叁叁制”新教改方案,第一个“叁”指人才培养分叁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识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化培养阶段,第叁阶段是多元培养阶段。第二个“叁”指多元培养阶段分叁类,一是继续本专业深造,在大四继续学习本专业更高深的学问;二是跨专业继续深造,到其它院系去选修课程;叁是直接就业者,安排就业创业的辅导,为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记者:南大跟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

      陈骏:南大距离真正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南大进入贰厂滨世界前1%的只有7个学科,而耶鲁大学就有22个。普林斯顿大学学科规模不大,但有19个学科进入。而且,这些老牌大学还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自身的发展。耶鲁大学正在继续推进其建设“全球性大学”战略,并已启动“耶鲁明天”(驰补濒别&苍产蝉辫;罢辞尘辞谤谤辞飞),5年内投入35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投资17.5亿美元加快学科发展。哥伦比亚大学将在2010年完成一座14层、包含21个实验室的多学科科学大楼。德国在推进“精英大学计划”。亚洲的日本在推进“骋尝翱叠础尝&苍产蝉辫;颁翱贰计划”,韩国在推进“叠碍21计划”,它们计划在未来10年内分别使15所和7所大学跻身于世界前200名。

      在2007年和2008年的英国《泰晤士高教增刊》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911制品厂麻花分别名列125和143名。差距巨大,911制品厂麻花的发展可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得慢就是退步。

      记者:今年国家要制定到2020年教育改革中长期规划,作为校长,你最期待什么?

      陈骏:呼吁加大教育投入,这是我最关心的。对南大来说,政府投入不是绝对大头,而且现在政府投入存在问题,校级财政很少,专项经费很多,在政府投入占我们政府经费支出的60%里,大概只有20%是校级财政,是学校可以支配的,还有40%是专项经费,学校不好用的。这样一来,学校就麻烦了,一方面专项经费在教师手上,另一方面,学校养老师却困难,想给他们加薪水都无能力。经费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想办法请校友、公司家、社会捐赠,这个情况还很好。去年我们的捐赠数额,全国高校居第二位,2亿,我们每年总预算是13亿,捐赠比例已经占到15%左右。我希望在中长期规划里,国家能够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确立为国家战略,给予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

      耶鲁大学在2008词2009财政年的“基金”收入为226亿美元;“全部研究费用支出”为4.767亿美元;“运作预算”为23.1亿美元。香港科大在2007词2008财政年的“研究资金”为3.5亿港元。目前,中国的一流大学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但大学“负债”现象已经相当普遍,“985”高校也不例外。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瓶颈”。

      南开大学校长:大学要克服浮躁心态

      3年前的夏天,饶子和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此前他已是一位着名的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他空降的这所学校,乃是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不过还是有一点黑色幽默,他一来就要面对10亿债务。

      这位带有明显南方口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说,中国的前途取决于教育,而这一切,“我觉得就要寄希望于我们的总书记和总理了。”

      记者:南开大学不久前拒绝向一个大学排名榜交费,并且公开了这一消息,为什么会这样做?

      饶子和:任何事情的存在和出现都是有需求的,大学排行榜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它为公众了解和选择大学、了解和选择专业提供了某种帮助,公众对大学排行榜还是有切实需求的。对大学而言,客观合理的外部评价和排名,也是衡量自身实力水平与其他大学之间差距的标尺。

      但一些排行榜有客观性,也有片面性。你是一种什么排法?就体量来说,南开大学是很小的,历来不是个大校。我们只有2万人,在国际上和一些名牌大学比,当然也是大的,但在国内规模前十强里面,我们可能是最小的。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1000所大学里面名目繁多,种类各异,用一把尺子能否量出高校的实际情况?要是排名,我认为南开大学是会受一点委屈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拒绝排行,不过要交钱、要赞助,我们是绝对不碰的,对于这种事情我们一贯如此。

      我们也对这种排名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南开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很高,比他们这个排行要排得更前面。我们不需要某种形式上的评价,你也不能光看排名榜。建校以来,我们培养的人才,从周总理到陈省身到吴大猷,出了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一流人物。我们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向来不以规模和体量着称,这不会因为某些排名和评价而改变。

      南开特别重视本科教学。最近美国有个统计,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得博士学位最多的、拿到美国永久教职的,其中南开出去的学生大概排在第四位左右。要是用这种排位,南开大学进前五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排名有片面性,可能会把我们排在后面。

      记者:最近还有一个中国大学就业能力50强的排行榜,据说这是一个极权威的排名,你们也是榜上有名。你们的就业率一直很高吗?

      饶子和:对于这个排名我一点也不吃惊。南开的就业率往年都在95%以上。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没有百分百呢?我认为就业率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有业但有些学生不就,他就要呆在家里休息。这也是存在的。

      95%不容易。你要注意到,南开大学还有一些冷门学科,比如哲学、逻辑学、社会学科、马列、文学,这些学科要不要发展?这是完全需要的。要是纯粹追求就业率,我就把它们关掉了。可是这样做不对。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要克服一种浮躁心态。

      大学要为社会服务,但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成员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所推动。有些学科是不能丢的。比如我们的历史系是全国最好的历史系之一,学生出来当历史学教授、历史学家是有限的,但历史系有些学生出来往往能找到最好的工作,当部长、省长,我们学校的党委书记就是历史系本科毕业的。

      所以说要考虑就业,但不能片面追求就业率。同时还要防止一种倾向:把一些比较基础但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意义的、大学应该办的学科砍掉,这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坚持。

      记者:说说教育公平问题吧。今年一些名校相继减少了本地生源录取比例,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在地区招生上进行一些平衡?

      饶子和:在地区招生的平衡问题上,有人要求不分名额,而有人则说现行安排也有合理性。比如西部地区,不给他们名额,那里的学生可能就不会有机会考上这些学校,就要剃光头了,那西部要不要发展?所以还是要考虑一个均衡问题。

      公平性、公正性,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和现有的名额分配,存在了这么多年,有其合理性。当然也有缺点。如果你想要将它改过来,难以保证不会出现类似的矛盾。也许不合理性还会更大一点。

      我的意思是,改革有时需要非常慎重。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适当调整,但不宜整个儿翻烧饼。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的3+齿,现在很多地区就已经把齿改为“综合”了。这就是说,在改革过程中,可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我认为,错误要少犯一点。当然,一成不变也是不行的。

      记者:基于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有人提议取消高考,你是什么意见?

      饶子和:取消高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对于普通老百姓、穷人以及没有权势的人来说,高考是他们走向社会取得出路最重要、最后的机会,这也是最后一个公平。如果取消高考,有可能连最贫困、最底层孩子们的希望都会破灭的。

      只要有全国高考,哪怕有些孩子出生在捡破烂的家庭,他也能上大学。考试是一种公平的反映。不能说最公平,总有它的缺点。但取消考试真的就能保证公平吗?就是乡长的儿子,我们知道都比普通村民的儿子机会多一些。现在是真不公平,总算有个机会了。当一场考试下来,我能拿到600分,你是部长的儿子,才拿300分,你就没戏。

      目前来看,高考是一种有效培养人才的方式。当然,如果高考再进一步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结合推荐,可能会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但这要取决于这个社会是诚信社会、公正社会,如果这个达不到,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过,按现在的考试方法对待年轻人也不是好事儿。在某种意义上,要说极端一点,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摧残年轻人。但是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怎么去做?我们得想办法改革。不能一味说不要就不要了。我们都是经历过的。

      山东大学校长:权力行使要在阳光下

      从中国政法大学到山东大学,徐显明已有近10年高校校长的经历。这个出身法学的校长,有着人文知识分子典型的治校思路。他说,山东大学要成为中国最具德性的大学,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诵《论语》、吟《道德经》。

      记者:在上世纪30年代,山大曾经出现过一个臧克家,当年他数学考零分,可是闻一多也能把他招到中文系来读,如果这样的学生出现在今天的考场上,你认为还会出现当年的结果吗?

      徐显明: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我们会让山东大学产生第二个臧克家,但高考现在还没有结束。30年代的体制,每个院都可以进行自主招生,当时闻一多是山大文学院院长,是他去说服校长一定要录取的。

      今天,事实上,各大学的校长,对于自主招生权都非常慎重,我也一样,一直要求学校慎用此权。招生的根本目的就是选拔最好的学生,招生无论怎么改革,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保证机会均等,一个是保证优秀的生源不被改革所忽略,改革的目的也是寻找优秀的生源。

      记者:现在公众对于大学的批评,似乎集中在高校的行政化,校长的官僚化日益严重,你认为这是当今中国大学最大的积弊吗?

      徐显明:一所大学里有四种公共权力,第一种是政治公共权力,也就是大学的决策谁来做出。中国大学大多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体决策。第二个公共权力是行政权力,由校长来行使,对内行使管理权,对外代表学校。第叁个是学术公共权力,由学术权威来行使,一个大学里面一定要有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由教授组成的一个公共权力。第四个是民主功能权力,每个学校都有教代会,教代会行使权力的主要方式是对大学运作过程实行监督。

      体制上的重要问题,现在大家批评得比较多的确实是高等教育的行政化,但是高等教育还有一个功利化的问题,在一些低层次学校里面还有一个世俗化的问题。

      行政化的主要表现是用行政上的权力来替代学术上的权力,另一个表现就是,用行政上的权力来替代民主权利,所以使民主的公共权力和学术上的公共权力被边缘化和替代化。

      记者:中国的大学里,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侵害几乎普遍存在,这一轮的改革中,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山大会有一些大的措施吗?

      徐显明:我们会有比较大的改革。过去大学基本是关起门来决策,教授几乎不参与,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开门决策,在决策的全过程中邀请教授参加,邀请教代会代表参加,把决策过程变成民主的参与过程。具体的制度设计我们正在进行当中。

      第二个改革,我们准备实行学部制,山东大学有47个学院,学科划分过细,已经使学科之间形成壁垒。过细不利于新的学科的产生,也不利于培育交叉学科,所以我们现在想在这47个学院的基础上设立一些新的学部,它是一个学术组织,全部由学术权威、知名教授来组成,由学部去指导学术发展,将学术的发展置于教授的思维控制之下。

      记者:对你来讲,做这样的改革,初衷是什么?

      徐显明:我们只是在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办学,使它恢复规律而已。这也仅仅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希望能从制度上来解决大学过度行政化的问题,我们现在还在进行第二个改革,山东大学现在正在讨论“一把椅子的理论”,现在我们很多高校对老师的尊严既有第一次侵害,也有第二次侵害,第一次侵害是指一个老师进入大学以后,他没有独立的尊严空间,大学没有给他提供自己控制的研究空间,具体说就是很多老师没有自己的研究室,连工作人员都不如。第二次侵害,就是教师到院里面去,或者到校级机关里面去,当他推开处长的门,或者哪个办公室的门,假如这个办公室只有一把椅子,那么应该谁来坐?

      当他推开校长的门,如果只有一把椅子,校长应该赶快把椅子让给老师来坐。不管在哪里,当你能够做到始终是老师坐那把椅子,我们的行政工作、管理工作最终为教师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的理念才能建立起来。

      记者:那刚才说到的特色,现在的教育部也说要强调办学特色,就山东大学来讲,你希望它具备怎样的特色?

      徐显明:山东大学属于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大学,这些特征都属于山大的历史特征。山东大学有两次历史上的辉煌,一是30年代,一次是50年代。现在我们要追求第叁次辉煌,这次辉煌从2000年山东大学和原来的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以后开始。目前我们的规模,在校生人数是全国第一。

      记者:规模大应该也是双刃剑,规模大不是往往会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障碍吗?

      徐显明:是的,规模大相对的成材人数就多,但对于质量提升,是灾难性的。因为规模越大,质量提升的难度就越大,是反比例的。高质量和大规模之间,世界名校中,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协调。所以我们就在寻找另外一种办学方式,也是山大的一个特色,我们办成中国式的加州大学,山东大学现在有个威海校区,准备恢复在青岛办校,将来要办成一个综合的大学系统。另外,现在我们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正在酝酿中,山东大学一定会办成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