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 森
嘉 宾:杜骏飞(911制品厂麻花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网络传播 学会会长)
调好闹钟半夜起床,只为了“偷一棵菜”、“挪几辆车”、“贴一批条”;做出详细的EXECL表格,为的是能让自己种的粮食免遭偷盗、颗粒归仓;写写日志、投投票,读罢书来测EQ……近一年来,以开心网等为代表的“社交网”迅速在年轻人中蹿红,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有人告诉你,因为社交网,他天天可以与上百个朋友、同学保持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千万不必惊讶。但这到底是怎样一股风潮?它将给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什么?用心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似乎并不多。
柳森:最近,一批社交网几乎是在朝夕之间风生水起、一片繁荣,前所未有地掀起了一场虚拟社交风暴。在您看来,这种新型的网络交互方式,究竟新意何在?
杜骏飞:其实,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早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在互联网最早的一波浪潮中,BBS就曾风靡一时,而BBS本身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社会网络服务。在那之后,包括网络游戏社区、虚拟社区、博客,都可以视为SNS的雏形或过渡版。而今天这批比较成熟的交友型社交网络,只是SNS众多类型中的一种。一方面,它们体现了对“社会网络”这一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基于一种更为成熟的P2P技术应用,它们的服务样式更加多元化、分众化,真正实现了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尔所说的“时间的无限性与空间的流动性”。只要你想,就可以跨越时空,随时联系上你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即便此前你们早已失去联络,几乎相忘于江湖。但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批交友型的社交网有新的建树,不如说是一种社会服务的回归。
柳森:是一种回归,而非新的建构?
杜骏飞:是的,进一步回归于互联网的本质。在所谓SNS的定义中,“SN”,也就是“社会网络”才是这个名词的核心之所在。马克思曾有如此洞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还有什么服务,比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关系、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重要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类似开心网这样的社交网对当代社会的吸引力绝不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而恰恰是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一种在互联网上早就应该被发掘、被重视、却迟迟没有得到应有地位的服务,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柳森:这种回归之所以得以实现,是基于开发者对“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的更好理解?
杜骏飞:对,他们终于深刻认识到,人类交往的主体其实是基于熟人社会。因此,可以看到,在诸如开心网之类的SNS中,设有很多高度仿真人类交往行为的“精确关系机制”。比如,虽然并非强制,但一般推荐用户采用纯实名制;又如,用户可以精确界定自己与新加的朋友之间的确切关系,是小学同学、以往同事还是亲密朋友;再如,用户可以通过加密、权限等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将自己的资料和动态有所选择地分享给特定的人群。这可以说是社交网与以往其他在线交往之间最本质的差异了。
柳森:这样一种基于熟人社会的网络社交服务,会如何作用于现代人的社交生活呢?
杜骏飞:首先,社交网打破了时空限制。当然这是互联网的本有特征,只是通过SNS被进一步强化了。第二,提供了便利性。它既不像电话那样具有较强的打扰性,也不像写电子邮件那么郑重其事,既可方便、简单地实现即时性的通信与互动,又能在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第三就是实现了娱乐与交往的结合。在这些交友型的社交网上,你除了能像在即时聊天工具上那样与人谈话,还能看到有人在写日记,有人在种菜,有人在答题,有人在交换真心话,有人在停车、买房子……这就是一种全方位、人性化的互动了。在这个虚拟交往平台上,一个个扁平的“信息人”变为一个个圆形、立体的“生活人”,从而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饱满、更生动。
柳森:对此有人担心,会不会使现代人迷失于一个被娱乐化、庸俗化的虚拟社交过程中,反而忽视了交往的本质?
杜骏飞:这种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当前这些游戏之所以能如此风靡,跟当下年轻一代,特别是白领的生活压力较大、现实交往受限不无关系。“开心网” 们不过是开了扇窗,让他们能够上来透口气,过一把“穷开心”的瘾。既然本来就不是抱着严肃的目的而来,参与一些游戏又有何妨?况且,人们对于某一游戏的乐衷,大都是一阵一阵的,而事实上大家可以“泡”在上面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顾及到该平台所能提供的每一种社交元素。一个用户在SNS上的行为选择,往往会在经历过一系列的尝试之后,慢慢集中、沉淀下来,与其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倾向趋于同质。在某种程度上,交友类SNS将越来越接近于对一个“现实人”的人际交往进行高度的拟真。以至于你在“开心”或者“校内”上的密友,差不多就是你生活中的死党。至于借此拓展自己在陌生人世界的人际交往圈层,倒不是此类网络服务的核心指向了。
柳森:您曾把交友型社交网比作“现代人的虚拟客厅”,这个比喻很形象。
杜骏飞:当前这些网络社交充其量只是你日常交往中若干碎片的虚拟投影。因此,把他们比作“客厅的一角”可能更合适。很多人跟我有类似的感受,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开会、上课,还会K歌、下棋,玩“杀人游戏”,但在目前的开心网上,这些需求一个都满足不了。当然,眼下的SNS还处在开拓时期,满不满足得了以上这些需求还是其次,关键在于如今这批SNS能不能面向未来,对现代人际交往有更深层的洞察,然后通过精彩的创意,形成网络交往范式上的变革。能认识到熟人社会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只是思考类似命题的第一步。 比如,在社会学家詹姆斯看来,人其实有三种“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物质自我是作为现实存在的客体,社会自我是与他人交往形成的自我感觉,精神自我则是指个体的认知能力。如今,这三个“自我”在开心网之类的网站上已经初步得到了界定,但还缺乏进一步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再如,说到现代人的交往,按照吉登斯的观点,它包含内涵性和外延性两条维度:一条指向对外开拓,好比全球化给人类交往带来的无限可能;另一条指向对内封闭,强调个人性情的主导。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在现代人身上已有所体现,那么在社交网上能否同样得以呈现,值得开发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