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创新并非尖子生的专利

    发布时间:2009-04-13 点击次数:

    文汇报 2009.4.12 A2版 姜澎 唐闻佳

         “我们小学老师辛苦保护孩子‘鲜活’的创造能力,无奈到初中变成‘半死’、到了高中就变成‘全死’,到了大学,再企图通过大学教育来‘复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了。”在11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来自苏浙沪高校、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围绕如何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展开激烈讨论。

        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光要在大学,应该是从小到大的培养,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应该培育这种素质。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创新不是尖子生的专利”。他认为,从幼儿园开始,每个教师就要给孩子充分宽松的环境,这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我坚决反对在教育的各个阶段设立尖子班。”即使是一名普通工人,如果能够在技术上进行创新仍然非常重要。

        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邱锋提出“求异思维”应该在现行的评估体系中有更多地体现。“对于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学生一字不漏应该给高分还是给零分?事实上现在高考考的就是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更是直言不讳:“高考还会考教科书上的注解,这样的导向让学生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无分巨细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连一个边角料都不放过,更不要说去搞创新、去深入思考了。”

        创新人才应该有怎样的素质?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谈哲敏援引了哈佛大学校长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国际视野的合格的国家公民;有明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对世界和自身有客观判断能力;对自身和他人有正确的选择能力;具有对本国和其他文化的视野;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与基础。“虽然看上去,哈佛的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很低端,恰恰是这样‘低端’的人才观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