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两会--南大校长呼吁:尽快改变博士生津贴不如农民工收入现状

    发布时间:2009-03-09 点击次数:

    南京日报 2009.3.8 A2版 刘晓 肖姗 毛庆

        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对人才外流现象非常担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建议国家在花大代价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发展和激励机制,搭建宽广平台,把更多优秀年轻人留住用好,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

        博士生津贴赶不上农民工收入

        记者:高素质人才外流,主要有哪些原因?

        陈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内的科研条件已经基本赶上了国外先进水平,但是仍有大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外流,我认为待遇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现在的研究生津贴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其中博士研究生一年6000—7000元,硕士研究生更少,一年只有2000—3000元,不但和国外大学相比差距悬殊,就是普通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甚至是农民工的平均收入也赶不上。研究生年龄大多在25到30岁,正是人生最有创造活力的时候,但现实却是他们生活上、经济上最困难的时候。有不少研究生不得已外出兼职、做家教或打工,分散了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的精力。现在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选择出国发展,这等于把我们多年培养的科研人才拱手送人

        记者:您认为应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陈骏:提高研究生津贴待遇是当务之急。参照城镇在岗职工的收入标准,我建议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年津贴分别提高到3万元和2万元。研究生队伍是高校科研项目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决定了国家总体科研水平和科技竞争力,从国家人才安全的角度上说,这个钱花的比什么都值。

        “我鼓励南大的学生到农村、基层发展”
     
        记者:在人们看来,作为国内一流名校,南大学生不愁找工作,是不是这样?

        陈骏:我们统计,南大本科毕业生中约有40%继续深造,出国的大约占10%到15%,需要走向社会找工作或者创业的占到20%左右,我们学校对这部分学生一直高度关注。在就业指导中,我们一直鼓励毕业生改变观念,不仅仅着眼于大城市大公司、机关单位,而是要更多的到基层、农村乃至边远地区择业创业。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和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第一份工作不等于“终身岗位”,基层的环境更能锻炼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所以,如果有南大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农村就业,作为校长,我将十分高兴。

        “南大将和南京共建人才发展与科研创新平台”

        记者:南大已经成为南京引以为自豪的一张“名片”,作为学校来说,如何更好地加强与南京的产学研合作?

        陈骏:南大的发展一直得益于南京市的支持,可以说很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愿意来到南大,南京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目前,南大已经和南京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包括进一步发展大学科技园、在仙林地区共建创业创新学院、共建高新技术园区与国际学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南大将依托南京的环境优势,把更多国际科教资源吸引到南京来,共同推动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共同打造人才发展与科研创新的高端平台。我们希望南大融入到南京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中来,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