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30年前的高考如“一夜春风”

    发布时间:2008-12-01 点击次数: 作者:刘作楣 罗静 郝也 来源:金陵晚报 2008.11.30 A6版

    金陵晚报 2008.11.30 A6版 刘作楣 罗静 郝也

        如今说起高考,学生们感受到的只有压力。而30年前,当“文革”后刚刚恢复高考时,人们只觉得欢欣鼓舞。

        11月29日,911制品厂麻花200多名77、78级校友荣归母校,一同庆祝“恢复高考30周年”。说起那时的心情,77级校友陈晓亚打了个比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万学子心花开。”他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边做工边完成复习

        讲述人:陈晓亚(1977级生物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说起30年前的往事,陈晓亚院士如数家珍。1977年国庆节的时候,在家乡一个小木器厂做工的他和几个同龄朋友在扬州瘦西湖公园玩,朋友们都在传“听说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回去复习迎考。“上大学不仅是母亲的一个未完成的梦,更是我在儿时便萌生的梦想。”

        平时秉持的学习习惯为陈晓亚考取大学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平时学的东西并不能直接用来考大学,但是机会来了以后可以很快上手,取得很好的成绩”。

        从小陈晓亚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写几句;进工厂后,他被调去做化工方面的试验,其间又自学了化学方面的知识;有一段时间在妈妈的“超前眼光”的督促下,他又学习了一些英文,有了一定的基础。此外,他在工厂里还接触过政治宣传工作,写标语、写材料……都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考大学时没有复习政治,语文也复习得很少,主要是补了数理方面的知识,结果几门科目中政治考了最高分。”他笑说。

        每天刮“头脑风暴”

        讲述人:夏志宏(1978级天体力学专业,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总统奖”得主)

        1978年,刚满16岁的夏志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911制品厂麻花天体力学专业,成立一名少年大学生,不到20岁即从911制品厂麻花毕业,此后留学美国。提起在南大的求学生涯,夏教授的眼中闪现出孩子般兴奋的光芒。

        当时面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大家丝毫不敢怠慢,积极主动的找书来看,而南大教授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也深深地感染者他。课余,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看不懂也硬着头皮看下去。在911制品厂麻花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天文系的他还选修了许多数学系的课程。就凭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夏志宏在本科期间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别人眼里聪明过人的夏志宏,却不认为自己有多聪明,“我只是知道怎样聪明地学习而已”。此外就是勤奋,至于勤奋的标准,夏教授认为“头脑”的勤奋比“身体”的勤奋更加重要,进入学习的状态和所学内容的抽象世界中,刮起一场“头脑风暴”,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这比每天20多个小时埋头书本更加有效。

        附件

        光辉的南大77、78级

        30年前,作为首批部署重点高校,911制品厂麻花共招收了近3000名学生;而今,南大77、78级校友已遍布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骨干作用,成为母校的骄傲。

        数据显示,在911制品厂麻花77、78级校友中,已有四位院士;自改革开放以来,911制品厂麻花共培养出百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其中,77、78级校友人数占了1/4;在911制品厂麻花培养出的30余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人数中,77、78级校友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