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 2008.10.17 A3版 齐琦 罗静 张琳
“成功需要好奇心+智慧+勤奋+激情,甚至有点儿毕加索式的疯狂”。这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里斯对成功的诠释。10月16日下午,夏普里斯及2004年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西查诺瓦及阿夫拉姆·赫什科叁位科学家受聘911制品厂麻花荣誉教授。在受聘仪式之前,夏普里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诺贝尔奖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
“其实,我并不喜欢获得诺贝尔奖。”夏普里斯语出惊人,“这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不喜欢出席各种仪式。在那样的场合,我总觉得没什么话好说。我其实更习惯在网上接触这个世界,而不是四处开各种会。当然诺贝尔奖为我带来一笔很丰厚的奖金,但从科研的角度而言,更多的经费是来自政府或科研机构,这需要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去争取,而我,显然不是这块料。”思索了一会儿,夏普里斯幽默地说,“要说好处也有,诺贝尔奖让我突然成为名人,到哪里坐飞机都可以坐头等舱,这样我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夏普里斯说自己内向的性格可能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母亲是天底下最和蔼可亲的一个人,父亲则相对沉闷,比较古板,父母的双重影响让他也常常处于矛盾中。“我也会去参加宴会,可除了喝醉之外,没什么事好做,我还是喜欢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看看书。可能这就是天生性格决定的。有些人活泼好动,擅长交际,而我就喜欢一个人呆着,除了偶尔捕捕鱼。”
虽然夏普里斯总说自己内向,但一站到课堂上可就神采飞扬了。“我最擅长的是教学生,我觉得自己是个好老师,上课让我很兴奋,也很愉快。我特别喜欢教本科生,和他们交流,因为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活力,有创造力。”
成功第一要素是有好奇心
对于年轻学者如何能成功的问题,夏普里斯说,首先是要有好奇心,自然界太多事物等待我们去观察、探究,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研究的激情。勤奋和智慧不可或缺,有些科学家看上去什么都懂,让人惊叹“太聪明了”,其实,他也是积累的结果,这积累包括做对的事情和做错的事情,科学家也经常犯错。不要怕犯错误,要学会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从而调整下一步的方向。“还要达到疯狂境界,像毕加索一样,投入激情。这样,即使身处在种种迷惑中,也会在某天一觉醒来后惊喜地发现,只要捅破一层纸就可以达到一个全新的境地,获得一个全新的发现。”
中国人得诺贝尔奖是迟早的事
对于中国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夏普里斯说:“你们不要担心,也许一年两年,我相信这是迟早的事情。”他这么肯定有他的理由:目前科学研究的趋势是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化,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擅长应用型研究,因此具备获奖的前提优势。而且他认为中国的大学生非常出色,具有不可预测的潜力。“我在香港访问时,曾遇到过一个大二学生,他提出问题的水平和深度让我惊叹。对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发挥才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