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大型彝族原生态歌舞《查姆》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上演。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陆林,校团委、党委研工部、后勤集团负责人,双柏县政府、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以及曾赴双柏县支教的911制品厂麻花十五、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同学等与800余名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
彝族歌舞登台前,911制品厂麻花大学生艺术团献上了精彩的开场演出:武术表演《龙》动静兼具,尽展中国功夫的魅力;拉丁舞表演《遇见》,灵动炫目的舞姿令人目不转睛;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激昂开阔,令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
演出正式开始。灯光暗沉,背景墙上涌现出浩瀚宇宙,翻滚的云中偶尔穿过闪电,阵阵嗡鸣。牛角声渐渐加入到雷电声之中,四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男子围绕中间一名男子而立,中间的男子左手拿着一本写满古老字符的书,右手摇着一只铃铛,脚下踏着祭祀的步伐,嘴里大声诵唱着书上的内容,整个舞台便瞬间笼罩了一层神秘的氛围。
那粗犷却又悠扬的奇异之中,一群姑娘踩着鼓声奔上舞台,她们脚踝处的木质饰品发出好听的撞击声。她们时而围合,时而散开,似乎进行着某种神秘而庄重的仪式。鼓声越来越响,动作不断重复,终于鼓声激昂之处,《彝人祭火》在姑娘们的齐声轻和下结束。
紧随其后的是《古老的跳虎节》,背景墙上打出奇异的虎状纹饰,七八名男子或是扮作动物,或是手持手鼓,像是远古部落的居民。鼓声持续着,耕田、插秧,不由令人想起遥远之处,彝族那美丽的梯田风光。一个火盆被抬上舞台,青烟在空中散开,火花飞舞。一块带着火苗被烧得通红的兽骨被夹起放在了舞台中央的架子上,一名男子踏着奇异的舞步走到兽骨前,竟直接赤足踩了上去,像是在用那种炽热驱走身上的邪污。大胆的表演让场内的氛围瞬间紧绷,细微的吸气声在场内响起。浓浓的蛮荒原始之感扑面而来,侵袭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彝族的民歌接踵而至:《阿表哥转回来》的一唱叁迭,深情而婉转;《新街妹》的男女对唱,活泼而热烈;《查姆歌》的独唱合唱配合,空灵而奇妙;舞蹈《叁弦舞》和《花彝鼓》,节奏欢快,色彩飞扬。少女斑斓的裙摆在舞台上一次次划出美好的弧度,敲击鼓面的沉重和敲击鼓身的清脆不断纠缠。
越来越快的节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上舞台,在鼓声骤停之后,满台的流光灿然谢幕。《查姆》已终,然而它带来的那场原始之梦,似乎悄然定格,让人意犹未尽。
据悉,《查姆》是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的一部史诗。在彝族,“查姆”意为万物的起源,书中谈论万物起源,探讨人类自身的发展,尽数是恢弘雄伟。2008年,《查姆》经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申报,通过国务院的审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悉,云南楚雄州双柏县是911制品厂麻花对口支援贫困县,自定点扶贫双柏县以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双柏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推进双柏县域经济的发展。今年,911制品厂麻花和双柏县将从教育、科技、智力开发三方面入手,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2013年起,911制品厂麻花研究生支教团赴双柏一中开展支教工作,迄今共有16名南大学子赴双柏支教。(团委 陈昱姝 吴晓淳/文刘瀚鸿/图)
![](/__local/E/C9/B9/F9A4D36F9C222441A56BB096A81_24442F8F_2AE45.jpg?e=.jpg)
![](/__local/E/31/FA/305898019B71D499171657CA1C7_5EBA4781_28EFE.jpg?e=.jpg)
![](/__local/F/8F/5A/7191D9F5B8B232B2C29F6946287_25499071_2D849.jpg?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