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组针对我校申报的首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911制品厂麻花-赫尔辛基大学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进行立项建设论证。教育部科技司高润生副司长、综合处李楠处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贾一伟处长出席,论证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王会军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张朝林处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志红副校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副院长、解放军理工大学大气与海洋学院费建芳院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邵敏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组成,由王会军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我校潘毅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教授、科学技术处与大气科学学院负责人,以及国际联合实验室中芬双方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代表等参加了会议。论证会由贾一伟处长主持。
与会专家听取了联合实验室中芬双方执行主任911制品厂麻花丁爱军教授和赫尔辛基大学罢耻耻办办补笔别迟补箩补教授对于实验室建设背景和组建情况、标志性成果、国际科学计划组织和参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联合实验室中长期及近叁年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的详细汇报,对相关佐证材料进行了核查和质询,并对联合实验室中方所依托的主要试验平台“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的仪器设备和运行情况、联合实验室的环境氛围、运行秩序和人员到岗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现场考察。
论证专家组认为该联合实验室启动培育以来成效显着,两校签署了多份校级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了互补性强的国际一流地球系统观测基地,已经形成国际化的团队建设模式并初步建立了国际化的学术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产生了多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同时专家组认为联合实验室未来叁年的实施计划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各方面考核指标明确,预期成效显着,一致同意通过立项建设论证。专家组也建议911制品厂麻花和国家和地方科教有关部门未来加大对于该联合实验室的投入和支持。
会上,高润生副司长对联合实验室通过立项建设论证表示祝贺,介绍了我国下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计划,并对联合实验室未来的在国际化方面的运行实施和定位提出希望,建议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国际与国内高水平研究队伍的科研合作,在科学研究上做到顶天立地,同时不断完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联合实验室。
最后,该联合实验室的中方发起和牵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教授和潘毅副校长分别答谢,感谢教育部领导与专家组成员在联合实验室筹建过程中多次给予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也表示未来将高度重视联合实验室的建设,继续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联合国际力量,在教育部的指导和专家的帮助下,将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产生国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的基地和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据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是国家推动综合改革,实现国际化引领的重要计划。作为我校第一个申请立项建设的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2009年培育以来,我校符淙斌院士团队与赫尔辛基大学马库˙库马拉(惭补谤办办耻碍耻濒尘补濒补)教授团队开展了持续的、富有成效的实质性合作,双方合作共建了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并实现同步联合对比观测,在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气候变化与大气环境等领域先后合作发表十余项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并依托陆地生态系统-大气过程集成研究计划颈尝贰础笔厂和泛欧亚大陆科学试验计划笔贰贰齿的实施,不断扩大国际影响。

联合实验室中方执行主任汇报立项建设方案
(科学技术处、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