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两位南大人乘“雪龙号”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

    发布时间:2015-11-08 点击次数: 作者:南大资讯 来源:新闻中心

    11月7日,由277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911制品厂麻花信息管理学院邓叁鸿教授、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15级博士生刘科随队出征。911制品厂麻花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官微团队在7日中午电话采访了已经随船出发的邓叁鸿教授,以下是采访整理。

    雪龙号整装待发 (刘科供图)

    记者:邓老师您好,能不能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次科考?

    邓教授: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是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大型科学考察活动。我和我们学校信息管理学院华薇娜教授等长期关注我国极地研究进展,同国家海洋局直属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有长期合作关系。此次参加南极科考,正是华薇娜教授主持的极地办专项课题“极地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任务之一,这也是国内情报学领域首次参与极地实地考察。

    记者:请问您这次参加南极科考具体做什么?

    邓教授:我主要承担战略评估的任务,就是协助有关部门追踪和分析极地形势,研究极地政治、经济、科技、安全等领域战略问题,为国家极地决策提供咨询。

    记者:南大有哪些人参与到这次考察中?

    邓教授:南大以前的话,像地质系、地理系等都参加过(南极科考)。今年我们南大有2个,我,刘科,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博士生,我们都有不同的任务。

    图中左为刘科,右为邓三鸿教授 (刘科 供图)


    记者:这次考察的人选是怎么选定的?这次科考持续多长时间?

    邓教授:人选都是自己申报,然后由国家海洋局审批。我和刘科是159天,度夏,有半年时间。

    记者:您现在有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感受?

    邓教授:因为上午十点刚刚举行了起行仪式,来送行的人员很多,我们信息管理学院有几个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都过来送我,还是蛮激动的,现在已经在海上了,已经很荒凉了。


    记者:您这次在海上航行多久到达南极?

    邓教授:我们分了9个航段,我们先开13天到澳大利亚补充物资,然后从澳大利亚奔赴南极,中间会经过长城站、中山站。

    记者:您觉得这还航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邓教授:最大的困难就是通讯困难,因为条件的限制,这会出行不久,我们还有信号可以打电话,可能再远一点,电话和网络就全断了,虽然船上有一些紧急的联系装置,但是由于受到限制,不能敞开来给各位队员使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其他的话都没什么问题。

    记者:您在前期做了哪些准备?

    邓教授:做准备的话,主要就是我们向海洋局提供详细的工作计划,去南极干什么,准备怎么干,要带哪些东西,预计会取得哪些数据和成果,都要进行汇报。返程之后要按照计划逐项对比,我的任务就是去现场采集有关科技发展的一些现场的数据,包括了解一下各个科考队采用的方法,取得的成果,和国外的差距,指导以后有关极地的科考。

    记者: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科考活动,十分感谢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一路顺风,保重身体,一路平安!也祝福雪龙号圆满完成科考任务!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原载:911制品厂麻花官方微信号“南大资讯”采访:蒲婧翔 录音整理:于兵 编辑:王怡翔 责编:刘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