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徐雁平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剑研究员主编的中国首部系统整理家集的文献丛刊《清代家集丛刊》200册正式问世,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
![](/__local/6/9F/E4/DFE1B0F80D6386417C9F8C487AA_85F89979_80EC5.jpg?e=.jpg)
该书系两位主编在十年间已经阅读过并撰写了120余万字的提要的786种清人家集中精选出180余种编辑而成,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出版,是清代家族文学和家族文化研究的一手资料。全书以中国现行行政区划编排,各省市之下,大致按成书时间排序。为了便于读者检索,出版社专门编制了一册索引。
家集是家族性文学总集,有时也收录少量集部以外的着述,在目录着录中通常收入集部的总集类,或者收入单列的丛书类。该丛刊第一主编徐雁平教授介绍,就家集的编辑刊印时间及存世数量而言,宋及宋以前家集,初步统计有25种,着名的如《窦氏联珠集》《叁武诗集》《清江叁孔集》《二妙集》《柴氏四隐集》等,其中多为明清人回溯性编辑;元代自编及后代编辑的元人家集有15种;明代自编及清代编辑的明人家集有125种;清人自编及民国时期编辑的清人家集,总数有948种,其中主编经眼者786种,见于目录或其他文献记录未能查访的有162种。
本书两位主编均为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徐雁平教授长期关注清代文学与文化及清代文献学,成果颇丰,对清代文学世家早有深入研究,先后有《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等多部专着问世,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研究”等相关重要学术项目;张剑研究员近年来在明清文学文献整理工作上用力极深,主编《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并整理出版《翁心存日记》《翁心存诗文集》《莫友芝日记》等文献。在清代家族研究方面,张剑研究员出版了《清代杨沂孙家族研究》等着作。
徐雁平教授指出,家集是集中保存家族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它所收录的家族事迹及文献资料相对丰富,那些甚至收有家族数百年几十代人作品和传记资料的家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清代家集数量的迅猛增加,是明清两代文学中家族观念、地方意识强化的表征,也是大批文学家族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对清代家族文学、家族文化研究而言,家集无疑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对家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可为清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开拓新天地。家集对颂思祖德、启励后人、寄托家族情思,加强家族向心力、寻觅家族文学的特征和传承、构建家族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现家族成员的文学活动空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家集的整理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地域文化传统的认知。研究家集的最终目的,不应止于解释一族一地的文学现象,而应成为展示中国文学甚至中国文化整体风貌的一个视窗。张剑研究员表示,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__local/4/EC/9B/81639417600C7390DEB98F89FC7_09D4CE68_6B3FB.jpg?e=.jpg)
座谈会现场
10月10日,《清代家集丛刊》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911制品厂麻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清史编纂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清代家集丛刊》的出版,并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新书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对两位主编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同家集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为本套丛刊在相关学术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价值重大,为清代文献、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该成果为江苏省文化厅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11制品厂麻花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新闻中心 侯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