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内蒙古艺术学院主办的“草原天籁”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世界“非遗”专场音乐会在我校恩玲剧场精彩上演。校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副校长邹亚军,校党委常委、党办主任陆林等与内蒙古艺术学院、仙林大学城、部分驻区中小学领导以及近千名师生共同欣赏了演出。
![](/__local/4/EC/56/566021F663E0667C142641EBBEC_F8AD3EBB_318AB.jpg?e=.jpg)
演出现场
?一曲潮林哆《圣主成吉思汗》引领听众走进草原,此曲是内蒙古长调民歌的经典之作,其曲调之庄严、歌唱之辉煌、歌词之伟大都非同凡响,充分表现了草原文化精神中勇于进取的英雄理念。女生长调《辽阔的草原》、《褐色的鹰》以高亢、悠长、舒缓的歌声赞美了辽阔的草原和美丽的姑娘。
《雪原嘶鸣》巧妙运用呼麦的多种演唱方法,在与乐队的结合中,使呼麦与马头琴相互交融,表现了林海雪原的冬季雪灾给牲灵带来的痛苦与嘶鸣,用呼麦的语言尽情抒发作者内心的悲伤与挣扎。天籁呼麦组合一首《苏力德》展现了呼麦这种古老神奇的歌唱艺术。“苏力德”意为“长矛”、“旗帜”,是长生天赐予成吉思汗的神矛,也是蒙古民族象征精神力量的吉祥物,此曲以呼麦的形式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马头琴舒缓悠扬地响起,像从遥远的《天边》飘来,将听众的心带向远方,带向茫茫草原;而另一首马头琴合奏《灵舞》则运用萨满舞蹈的音乐元素,表达了人们驱逐妖魔、祈求平安的舞蹈场景,以音乐的力量激起灵魂深处的震撼;马头琴狂想曲《一百零八转经筒》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感而作,作曲的大胆尝试与创新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马头琴乐团的协奏使乐曲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充分表现了人们进入寺庙后内心深处的矛盾、碰撞,又逐渐进入融合、平静的和谐心境。《杭格乐》是一首经典的马头琴协奏曲,打击乐与马头琴交相呼应,这种不协和的和声效果既表现了大自然雷鸣闪电般的壮观气魄,又表现了蒙古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
《吉祥草原》融合长调、呼麦、马头琴叁种元素,浑然一体,气势宏伟,展现了草原祥和、辽阔的美丽景色。最后,乐团以一首气势磅礴的马头琴名曲《万马奔腾》让音乐会在尾声中再掀高潮。
![](/__local/7/F7/F4/3419789FD562B5DEBB55D8178D3_AAF34E6B_812C9.jpg?e=.jpg)
演出现场
?据了解,内蒙古艺术学院始建于1957年,被誉为“内蒙古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在长调、呼麦、马头琴三个联合国“非遗”艺术的传承与研究中取得可喜进展,为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艺术、繁荣民族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新闻中心 王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