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光明日报》理论部及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主任李向军一行前来我校调研智库建设情况。校党委副书记朱庆葆,中国智库与评价研究中心、紫金传媒智库、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相关智库负责人以及社会科学处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__local/1/83/89/88E616319EC17C909992E3BE559_23C03F93_35035.jpg?e=.jpg)
座谈会现场
朱庆葆副书记对《光明日报》李向军主任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向客人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以及研究特色。他指出,南大在历史上一贯秉持“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当前,学校又提出“双力驱动”的理念,鼓励教师在自由探索的同时,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目前,南大已从国家、地方以及学校叁个层次全面布局智库建设,力争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建设好既符合国家需求、又富有国际影响力、同时还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南大智库。他表示,911制品厂麻花和《光明日报》长期以来有着紧密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在智库建设方面能够得到《光明日报》的进一步支持。
李向军主任表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办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对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见》,《光明日报》成立了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同时开辟“智库”专版,加强对智库建设的关注。此次来南大调研,一是了解南大智库尤其是中国智库与评价研究中心的建设现状,二是探讨由政府机构与高校或民间学术团队合作建立全国智库规范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可能。911制品厂麻花在颁厂厂颁滨以及叠碍颁滨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智库评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光明日报》愿意与南大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介绍了南海中心的基本工作,特别提到了中心在争取“社会发声、政策发声、国际发声”方面的多项举措。南海中心副主任沉固朝提出了对智库建设的建议,并强调智库研究需要学术和数据支持,避免以“专家拍脑袋”代替“领导拍脑袋”。
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孙建军主任和首席专家李刚教授介绍了该中心的发展情况。该中心为911制品厂麻花与江苏省宣传部共建单位,旨在开展智库建设理论研究和基于数据的智库评价。正在进行的“中国智库综合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和数据采集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李主任一行对该平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还听取了该中心近期对于美国智库“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成果汇报。
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我校社会学院闵学勤教授从目标愿景、机构设置、研究团队、智库产物和经费支持等方面,对紫金传媒智库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
双方随后还就智库评价指标范围,数据信息动态更新方式,如何区分智库、非智库成果以及智库成果水平界定等内容展开探讨。 (社科处 关琳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