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我校党委中心组学习邀请张翔院士谈美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15-05-27 点击次数: 作者:王晓曼 秦刚 来源:新闻中心

    5月26日,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在仙林校区召开。911制品厂麻花杰出校友、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张翔教授作题为《寻求变革中的美国高等教育》的报告。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张异宾主持。

    (佘治骏 摄影)

    报告中,张翔指出,西方大学经历了叁次演变,在二战之前的两次演变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二战后大学教育开始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平等的作用。引领人类文明、科技创新、造福社会成为现代大学的叁大驱动力。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新需求、科技全球化及现代工业和市场的发展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未必能应对新时代的需求。如何保证大学教育能够迎接21世纪的挑战,能够继续引领社会及人类文明成为引人深思的问题。

    张翔以“伯克利”为例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概况,并对其创新机制进行重点解读。在治理模式上,美国大学在区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方面,有着有效的治理机构和制度设计,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美国大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跨学科研究,这对于融合知识学科、转变社会、指导学生多种成功之路、培养冒险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引进人才,根据发展高科技的需要,在延揽人才的计划中占有优势;叁是营造良好的研究软环境,使一流人才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四是本科生培养注重教学互动与沉浸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五是研究生培养方面明确叁个问题,即做什么研究、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培养学生批判式思维与合作精神;六是侧重创业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公司应同时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张翔结合自身思考,为当前中国大学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认为,学术软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应该营造一种批判、质疑与自由合作的学术氛围;学校要支持青年学者独立研究,敢于挑战学术权威;在关注短期“表现”的同时要有长远布局,围绕学科本身多做思考;排除学术评价中的非学术干扰,引入国际评价以期更为公正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塑造创新性与批判性的顶尖人才;教师要在科研与教学间寻求平衡;新兴跨学科研究和教学急需打破院系壁垒;同时,要拓宽社会募捐渠道,为科研广开财源。最后,张翔教授提出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四个支柱:一流人才、学术环境、远见与战略及资源支撑。

    (佘治骏 摄影)

    中科院院士、我校校长陈骏对张翔教授的精彩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他强调,不仅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都面临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工业和市场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张翔教授对美国大学创新体制和机制的介绍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陈骏校长希望与会同志能够深刻领会报告的内涵,积极思考、提前应对,力争相关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会议最后,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就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王晓曼 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