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911制品厂麻花第十五届“5·25”心理健康节暨第五届“5·25”研究生心理健康节开幕式在杜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副书记任利剑、江苏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许正亚、911制品厂麻花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911制品厂麻花各院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室老师和学生代表也参加了开幕式。
![](/__local/F/57/85/4B43EC095CE5D6DDBBB9F57010E_D511A5C1_2CD0C.jpg?e=.jpg)
现场 (王红兵 摄影)
许正亚副处长为开幕式致辞。他指出,911制品厂麻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心理健康活动旨在呼吁广大学生关注自我健康,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以豁达、从容、阳光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压力,自信地走向未来。
任利剑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大学生面对更多的心理压力,引起了人们对校园心理教育工作更大的关注。在全国同类高校中,911制品厂麻花较早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为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于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提出叁点希望,即希望更好地做实、做大、做强这项工作,使911制品厂麻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更好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和支撑。
在桑志芹教授与现场师生互动之后,各院系心理健康工作室心理联络员老师及两校区学生心理协会介绍了心理健康节的具体活动安排。本届心理健康节将通过讲座、沙龙、户外拓展、团体辅导、心理剧创作与表演、特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拥抱成长,为大学生心灵护航。本届心理健康节加强了院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室开展的活动,共有12个院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室的18个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任利剑副书记宣布911制品厂麻花第十五届“5·25”心理健康节暨第五届“5·25”研究生心理健康节开幕。
开幕式后,我校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带来题为《焦虑——迅疾变迁时代背景下的时代症候》的精彩讲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焦虑”做出了详细解读。他指出,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有些问题,但过度的焦虑则是一种病理现象。
社会学家关注的“焦虑”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宏观社会心态。周晓虹教授说,虽然我们这个民族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国民对社会发展更深切的期待,以及因此形成的巨大的超越他人或怕被他人超越的精神压力,日积月累,慢慢演化成一种四处蔓延的“全民焦虑”。
周晓虹教授认为,今日中国社会的焦虑源头可以追溯到1840年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所导致的国门洞开,因为民族危亡和西风东渐,使一批仁人志士开始设计国家现代化的管理蓝图。但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现代化的努力,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了整个民族的危亡感和普遍焦虑。抗战的胜利没有解决改变国家落后的焦虑,新中国又陷入急于用最快的方式改变中国面貌的更深的焦虑之中。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面貌的改变同样没有改变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社会的急速变迁反而成为了人们焦虑的推进器。中国社会作为后发性现代化国家,“落后于人”的焦虑贯穿于整个近代历史,这种焦虑体验是西方国家从未有过的。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国人的焦虑感,这种“现代性体验”的中国人的焦虑也是西方国家不曾有的。
对于如何解决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焦虑,周晓虹教授赞同费孝通先生曾提出的养成“安其所,遂其生”的心态秩序,但是,周教授认为,只要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不基本完成,我们就无法最终彻底解决中国人的焦虑问题。
讲座结束后,心理中心费俊峰副教授做了幽默风趣的点评,并分享了自己应对焦虑的秘方。 (新闻中心 王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