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海峡两岸四地携手合着《中华民国专题史》问世

    发布时间:2015-04-21 点击次数: 作者:韦玲霞 来源:新闻中心

    4月20日,《中华民国专题史》(简体本)出版发布会在宁举行。该着作经过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历史学界70名学者的共同努力,历时五年之久撰写而成,全书共计18卷800万字。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曹玉梅等校外嘉宾,丛书主编、台湾“中研院”院士张玉法,丛书主编、911制品厂麻花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等来自两岸四地的近70名专家学者,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张异宾,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副书记、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生,911制品厂麻花校长助理范从来,以及校内外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来自两岸四地的《中华民国专题史》作者与编务与会。发布会由朱庆葆副书记主持。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张异宾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绵延不息的根脉。研究历史,确定正确的史观,其着眼点不止是在于探索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也在于明确一个民族的未来指向,中华民国史作为距离当今社会最近的断代史,是中国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在简要回顾了两岸学界对于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历程后,他表示,此次两岸四地学者的大规模学术合作正是得益于时代发展的新机缘,也是几代两岸历史学家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结果,必将对两岸同胞进一步增强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产生积极作用,必将在两岸和平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他特别指出,南大是最早涉足中华民国史领域的研究学术单位之一,长期以来,南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中华民国史研究,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缘和档案资料优势,基本形成了具有南大特色的学科优势,已经成为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基地。他认为《中华民国专题史》“示范效应强、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它的出版将有助于消解两岸民众在历史情感方面的距离,特别有助于教育、引导两岸青年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认识到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从而有助于建构新时期两岸发展关系。张异宾表示,南大今后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民国史研究,争取产出更多、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之作,也会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为促进两岸四地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异宾书记致辞 (佘治骏 摄影)

    张宪文教授认为,《中华民国专题史》的撰写汇集两岸四地4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也是两岸史学界第一次大型的学术合作,也是目前两岸间最大的学术工程。他表示,这部专着“求同存异、求同化异”,有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他回顾说,两岸对峙时期,双方相互否认,不理性地、不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的所作所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两岸开放交流,双方逐步改变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历史认知。1990年以后,海峡两岸民国史学术界经过沟通,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很多共识。他认为历史学者有责任将共识传达给海峡两岸的广大民众,此次合作修撰是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该着作的问世是民国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他同时希望能继续努力、再次合作,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复兴再做贡献。

    丛书主编张宪文教授、张玉法院士 (佘治骏 摄影)

    张玉法院士在回顾了两岸民国史研究从对抗,到相互学习,再到学术合作的发展过程后,特别介绍了自己与张宪文教授在推动中华民国专题史研究编撰经历的曲折过程和不懈努力,并对期间给予专题研究以帮助的各界人士致以感谢。他表示,中华民国专题史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从策划到出版历时5年之久,汇集到民国史研究的“最大阵容”,研究成果显着,意义重大。他建议今后两岸学者可就抗战史或其他专题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共同促进学术发展,推进两岸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姜义华教授、台北中美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邱进益代表专家发言。

    姜义华教授认为该着作在很多领域都有所突破,填补了研究空白,高度肯定其学术水准、学术价值。他特别指出,通过此次合作,在两岸四地形成了一支高水准的学术团队,团队的形成、着作的出版都得益于学术和思想的独立。他表示,只要研究学者回归理性、回归历史,尊重历史的真实,就可以形成共识。他希望今后能加强合作,在边疆少数民族和重大历史事件等多个领域共同开拓民国史研究,也号召更多的学者投入其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重视历史真实的恢复。

    邱进益理事长认为,两岸四地70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时间合作编撰18卷巨着《中华民国专题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长期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希望自己能为两岸的了解沟通、合作交流做出贡献。邱进益简要介绍了两岸文化交流的现状,他认为两岸之间的交流大多集中在经贸、旅游等方面,在学术文化上的交流有所欠缺,有待补进。此次合作编撰是一次很好的典范之作,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发展。邱进益建议两岸史学界应该以此为契机,进行抗战史的合作研究。他认为,抗战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大陆和台湾都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活动举办会留下东西,如果两岸共同合作,共同来修一部抗战全史,这是对一个民族的最大成就,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也为后来的史学界提供一个很好的教材。

    曹玉梅副局长代表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出版的各位领导、专家等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高度肯定了南大和南大出版社的努力与作为。她表示,《中华民国专题史》的出版是南大出版社的精品代表,其撰写理念、研究方法和表达形式特色鲜明。这既是两岸合作交流方面的创举,又对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邬书林副会长认为,该丛书以民国史为内容,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负责任的研究,意义重大,极大推进了民国史的研究;丛书从专题史的角度,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变迁等对民国历史进行考查,将民国的方方面面置于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丛书的出版,会为学界、为后人留下可信的史料;丛书的出版,既把民国史的研究推向纵深,又为两岸文化交流找到了很好的形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张东刚司长高度赞誉两位主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深的人文学养。此次团结两岸四地7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打造了《中华民国专题史》这一巨着,是两岸四地携手攻关的标志性之作,也是两岸四地合作的科研合作示范之作,必将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他希望两岸四地能携手进行学术交流,以更多的成果彰显种中华学术的影响力。

    会上,南大出版社社长金鑫荣、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胡春惠、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中心陈鹏仁教授向南京图书馆、南大图书馆赠书。

    赠书 (佘治骏 摄影)

    《中华民国专题史》是由中国大陆地区的张宪文教授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张玉法院士联袂领衔,联合两岸四地70位着名专家学者协同研究、合作撰着,包括《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国民政府执政与对美关系》《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建设》《中共农村道路探索》《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城市化进程研究》《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抗日战争与战时体制》《抗战时期的沦陷区与伪政权》《边疆与少数民族》《华侨与国家建设》《台湾光复研究》《国共内战》《香港与内地关系研究》《革命、战争与澳门》十八个专题,共计800余万字,分简体、繁体两个版本。作品以近代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坚持历史的连续性、现代性和国际性的理念,并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专题史研究的体例,突出中华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或重大历史问题,将多年以来两岸四地学者在中华民史研究领域中达成的共识,以协同合作撰着的方式予以表述。论述了中华民国自1912年至1949年之间的政治、政党、军事、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城乡发展以及海外华侨、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历史。该着作的成功出版,是两岸四地历史学者的首次合作,在学术领域尚属首次。它的成功面世,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学术共识,强化学术联系,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

    书影 (佘治骏 摄影)

    据悉,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岸四地的学术交流,“海峡两岸四地历史学者学术交流会”同期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70位历史学专家学者,就如何深化中华民国史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新闻中心 韦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