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受聘我校“薛君度讲座教授”

    发布时间:2015-03-12 点击次数: 作者:高研院 来源:高研院

    2015年3月6日,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受聘我校“薛君度讲座教授”仪式在仙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南青讲堂举行,911制品厂麻花高研院院长周宪教授向斯蒂格勒颁发了聘书。“薛君度讲座教授”由国际知名学者薛君度先生捐资设立,专门用于911制品厂麻花聘任国际顶尖学者来校工作,以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斯蒂格勒是法国著名的现代技术哲学家,巴黎蓬皮杜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其代表作《技术与时间》(3卷本)亦在国内有很大影响。

    仪式结束后,斯蒂格勒教授做了一场主题为“逃离人类纪”的精彩演讲,来自我校相关院系师生一百多人聆听了演讲。演讲中,斯蒂格勒教授针对当代技术特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知识在未来社会的形式和价值以及当代社会的困境与对策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当代世界中技术占据着越来越中心的地位,而随着“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技术以普遍的自动化为首要特征,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其次是人类知识的退化和毁灭——知识趋于自动化而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斯蒂格勒教授将这种现状称为“人类纪”,因其主要的特征是“信息熵”的大规模、自动化的生产,所以也称之为“熵世纪”。身处“熵世纪”的人类如果希望逃离或扭转这种处境,应自觉发展人性中的“非自动化”、“个体化”潜能,也即“负熵”潜能;并且通过人类存在的不同领域间的协商,重新建立起一种非自动化的、作为开放性系统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和社会结构做出调整。这样的知识是一种治疗法,是对“人类纪”的价值重建。斯蒂格勒教授提出,承认人类拥有“负熵”潜能将会开启一个更有序因而也更有希望的人类未来,他称之为“熵世纪”;而否定这种潜能则导致人类受限于封闭的知识而陷入失序与胡乱中,这既是“非人性”的,同时也是虚无和悲观的。

    斯蒂格勒教授在演讲中引用了海德格尔、德里达、西蒙栋、怀特海等哲学家的论述,同时也引入了诸多独创的哲学术语,展现了他对技术、知识、人性等当代哲学、社会问题的深刻洞见,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与寄望。在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他还与现场的同学就技术哲学的理论术语、其理论观点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异同以及未来社会中知识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高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