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闵乃本院士为学校党委中心组做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4-11-26 点击次数: 作者:王永义 来源:宣传部

    11月25日上午,我校党委中心组就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提高学校科技竞争力等问题举行专题学习。会上,我国着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物理系教授闵乃本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理工教育”为主题作了报告。中心组学习由校党委书记张异宾主持。校长陈骏作重要讲话。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闵乃本从理工教育发展史、当代理工教育基本特征和加强大学的理工研究与教育工作等几个部分作了重点阐述。

    闵乃本强调,理工教育发展呈现出一个历史过程。在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不同理工教育形态作精湛分析的基础上,他指出,当今时代,科技发展主要有两种驱动力。例如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两种类型的理学研究,一种是纯粹的理学研究,在当时看不到任何应用前景,驱动力主要是科学家的兴趣,可称为单力驱动;另一种理学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这种研究的驱动力既是了解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本能追求,也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可称之为双力驱动。这样,基础科学研究就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探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目的,不以功利为驱动,这部分研究难以规划;第二种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目的,如我国“两弹一星”计划,这部分研究可以规划而且必须规划。由此,科技发展也呈现为两种模式。一是理工各自独立发展,理学的成果通过工学转化为生产力。这是迄今科技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在没有“强迫”条件下理工发展的自然模式;二是在“强迫”条件下,即在目标清晰、限期完成的情况下,双力驱动、理工融合是科技发展的有效模式。闵乃本强调,当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面临重大挑战,这种重大挑战具有鲜明的强迫性,科学研究应该主要采取双力驱动、理工融合的发展模式。

    结合对当代科技重大问题和前沿领域的把握,闵乃本对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理工教育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在科研发展模式上,研究型大学要建立有利于双力驱动、理工融合的院系组织,培养出既能揭示客观世界未知规律,又能突破新技术的理工融合人才。在凝练大学特色上,大学要基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当代科技前沿,重点发展自身已经形成的特色学科,同时在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而在校内尚属空白的学科中,选择少数主流方向,引进人才,重点支持。在队伍建设上,学校要形成年龄分布合理的人才梯度,特别是更加关心年轻科学家的成长;要加强团队建设,既借鉴美国大学注重发挥青年人才华的优点,营造青年人脱颖而出的环境,也注意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秀传统,其中关键是要培养既能做前沿研究又善于团结同事的学术带头人。闵乃本还就大家关心的一些科学史重大问题,如“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这一“李约瑟难题”作了讲解。他表示,只要我们尊重科技进步客观规律,弘扬科学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倾向,中国科技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就。

    整场报告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既有对科学史重大问题的宏观把握和整体驾驭,又有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见解和建议,充分体现出一位战略科学家的风采和特点。

    陈骏在学习会上指出,闵乃本院士多次参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报告集中反映了他的科学思想,我们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有关双力驱动、理工融合、凝练特色等论述。陈骏强调,当前我校正处在综合改革关键阶段,全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紧紧把握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主攻方向,走出一条有南大特色的创新之路。

    张异宾强调,闵乃本院士的报告不仅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性和方向感,而且展现了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对有关重大科技问题的独立思考,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我们要认真汲取报告精神实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宣传部 王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