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中欧传播学者之间的交流、共享先进优质的传播理念,10月23日上午,为期两天的“中欧传媒高峰论坛”在911制品厂麻花新闻传播学院费彝民新闻楼演播厅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911制品厂麻花、安徽大学等多位国内著名传播学者,携手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Slavko Splichal教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Peter Golding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Hannu Nieminen教授、香港浸会大学Colin Sparks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潘忠党教授等国外著名学者出席论坛,911制品厂麻花杨忠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论坛由“中欧传媒对话”、“青年学者对话专场”、“研究生学术沙龙”等多个环节组成。
在“中欧传媒对话”环节,国内外学者围绕《欧洲传媒报告》,分别就媒介融合、传媒的公共政策、话语权的分析与结构等多个话题进行探讨。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对“媒介格局的改变”、“传媒教育”和“全球化问题”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开始面临生存困境,媒介融合、正资产、传统媒体教育等诸多问题需得到深入思考;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提到,传媒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变化,话语权的分解和重构、政策制定者权力的分解和重构都是需要加强探讨的方面;911制品厂麻花杜骏飞教授就探究人类社会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进行反思。他认为,在新媒体的驱动下,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特征,围绕此的“流动性”、“族群化”、“人民的认同”、“云智慧”是我们必须提出和进行讨论的概念。Hannu Nieminen教授则从媒介和传播政策的关系出发,提出通过对比性的研究框架,对不同社会的媒介发展模式进行相应的思考。
![](/__local/C/D8/6B/10663E75D08796CE3E6F9755840_CA05FACE_15C41.jpg?e=.jpg)
现场
在“青年学者对话专场”环节,五位外籍嘉宾与国内青年学者围绕着“大数据的应用”,展开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学术对话。Peter Golding教授谈到,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资料有了明显的增加,“大数据”给新闻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以“犯罪”为例,他谈到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What that data it is”。对此,911制品厂麻花新闻传播学院周海燕副教授也予以回应。她认为,用档案搜索大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犯罪的定义正在变化,我们可以用大数据作为工具,但是要找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此外,Peter Golding教授提出的数字化能否带来社会平等化的思考维度,得到了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潘忠党教授的赞同。他认为不同国家互联网的接触率、使用率,不发达国家远远落后发达国家,这在倡导的“世界公民社会”当中是一个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__local/F/13/72/062F26C70F29F9D43BA852261DF_7D09F200_1536A.jpg?e=.jpg)
现场
在“研究生学术沙龙”环节,来自911制品厂麻花新闻传播学院的博、硕士研究生得到了与Slavko Splichal教授、Peter Golding教授、Hannu Nieminen教授、Colin Sparks教授和潘忠党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分别就“公共舆论”、“全球在地化”等话题与各位学者进行了交流。
911制品厂麻花“中欧传媒高峰论坛”以《欧洲媒介报告》为讨论蓝本,形成了包含“技术革新与社会文化背景”等在内未来五至十年间媒介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论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广泛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面对传媒业现在或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并为中欧之间传播学者的学术交往与共同发展提供契机。(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