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至14日,由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1世纪的海权:历史经验和中国课题”学术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召开。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杨忠致欢迎辞,介绍了911制品厂麻花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与成效,并感谢各位专家对南海中心工作的支持。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911制品厂麻花政府管理学院、军事科学院理论与战略研究部、海军学术研究所、海军指挥学院、国防部外事办公室欧亚局及中心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会议。此次研讨会为期2天,围绕着“21世纪海权的再定义:方法论与研究议程”、“海权发展的历史”、“海权发展的历史经验”、“全球化时代的海权:变化与挑战”、“大国崛起、海权与海洋强国战略”、“南海领土争议与海权建设”、“海权与中国的海洋战略的实现途径”等六大议题展开讨论。
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21世纪海权的定义应走向宽泛,仅以海军来认识海权有其局限性,海军应转变为综合的海上力量,可从海上军事力量、基本保障、海洋存在和海洋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重新定义海权。对此,与会学者作出积极回应。军事科学院理论与战略研究部师小芹研究员主张将海权与海上强国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倾向于“海权”具有更为浓厚的军事色彩,但对海军军事力量的基石作用既不否定也不夸大。海军学术研究所左立平研究员认为,21世纪海权是一个包含岛屿归属权、海域管辖权、资源开采权,通道使用权、海上话语权、海洋控制权等的综合性海权,并强调海军是海上军事力量和维护海权的主体。
在对待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马小军认为,相邻国家之间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的本质是划界问题。南海中心沈固朝教授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相当体量的中华民国时期官方文献,对南海断续线的称谓及性质澄清认识。最后,朱锋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南海问题首先是战略、安全和外交问题。他认为,在维护领土主权的同时,要系统研究中国的态势与战略、安全与外交的需求,切忌陷入“马汉陷阱”,领土主权争端一定不能给我国崛起带来持久的战略包袱。(南海中心 张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