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南京清爽宜人,又一批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青年学子满怀激情与梦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将在911制品厂麻花开始新的人生征程。8月30日,911制品厂麻花迎来了8000多名新生,其中,约3300名2014级本科新生和23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生将在仙林校区注册报到,另外有28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新生在鼓楼校区注册报到。
仙林迎新现场 (佘治骏 摄影)
迎新:从车站开始
在南京火车站,刚刚出站的南大新生都能看到醒目的指示牌,还有热情的志愿者们引导这些新生和家长们来到911制品厂麻花的接待站。稍事休息后,跟随工作人员,步行几十米便可来到校车停靠点,由校车将他们送往未来几年学习、生活的“家”——911制品厂麻花。
30日上午8点30分,校党委书记张异宾来到南京火车站,迎接抵宁新生,看望新生接待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没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部分眼尖的新同学已经认出了张书记,纷纷围拢过来合影。张书记向在场的工作人员询问了迎新情况,感谢他们日夜值守岗位,为新生送去温暖。他告诉现场一位新生家长,学校细致地布置了此次新生接待工作,管理干部、辅导员、学生全体出动,力争让新生一到南大就能感受到新的家庭的温暖,请家长放心。随后,张书记来到了学校的接送大巴停车点,询问了接送车辆的安排情况,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一定要把新生安全送到学校。
张异宾书记在南京火车站看望新生 (佘治骏 摄影)
据了解,为了做好今年新生接待工作,学校自29日起就在仙林校区设立新生接待总站,在鼓楼校区新生接待分站,安排相关单位负责人值守。各院系均根据自身情况在仙林、鼓楼设置新生接待分站。学校还在南京火车站设立接待站,24小时安排接站师生值守,让每位学生、家长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同时,学校还根据汽车、火车营运状况,在小红山汽车站、南京南站设立接待站,迎接新生的到来。
现场:创意温情一个都不少
从29日下午开始,仙林校区教学楼前各学院的迎新帐篷就一字排开,用无限的创意与温情,迎接着每一位新生。
仙林迎新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即将迎来百年院庆的文学院在迎新海报上凸显“百年”元素,商学院邀请新生自选个性宣言,手持宣言标牌与青奥会吉祥物“砳砳”合影,同时在梦想墙上贴下自己的梦想。匡亚明学院的签名墙前,新生家长和孩子一起留下合影,等待若干年后再次“遇见自己”。新闻传播学院更是架起了专业的音响设备,让新生过了一把“明星瘾”。环境学院的吉祥物“环环”和新生热情拥抱,新同学还用五彩的环保颜料,在“生命树”上留下自己的手印。计算机系为全体新同学揭示“不得不防的诈骗伎俩”,让新同学入学之初多一份安全。社会学院早早策划了“奇宝夺兵”探寻南大定向越野,带领新生用这一特别的方式了解南大的方方面面。化学化工学院则模仿化学元素周期表准备了“花园新生花期表”,祝福新同学梦想绽放未来,青春点燃激情。
生命科学院李祎涵同学将仙林校区的花草逐一盘点,为新生准备了一份“校花、校草宝典”,以方便新同学逛校园时轻松辨认这些美丽的植物。李祎涵也是南大拔尖创新计划成员,他借此向新生宣传和推荐“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30日晚,教务处还在恩玲剧场组织了面向2014级新生的拔尖创新计划招生宣讲会。
除了介绍学校的美丽植物,各院系也都为新生们准备了各类更加实用的南大生存“宝典”,后勤集团膳食中心也现场发放图文并茂的就餐指南。各种校园手绘地图卡片和生活指南都放在给新生准备的大礼包中,为新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实际帮助。
各个院系为了更好服务新同学,也纷纷创新举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180位2014级同学组织了“新生0年级计划”的学习。商学院延续了传统的“新生线上暑期营”活动,同时还发起了“新生成就驳别迟卡”活动,利用“新生举牌照征集活动”、“商院名师猜猜看”等积分竞赛的方式让新生们提前了解商院,熟悉同窗。环境学院也在新同学中组织“我心中的环院人”、“南大第一眼”等趣味迎新活动,引导新同学快速融入新集体。
迎新现场还有一部分人的身影也格外引人注意:后勤集团膳食中心的师傅为大家送来绿豆汤和菊花茶;教育超市的工作人员则为现场的学生和家长们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忙碌的迎新活动离不开他们的默默支持,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涌动着的温情。
在鼓楼校区,为了迎接在这里报道的部分研究生,各院系就近在南园大门至喷泉池之间设立了新生接待点,让新生一进校门就能办理手续、入住宿舍。校门口摆放的指示牌详细介绍了入学报到流程,指导新生完成报到、体检、医疗保险、预防接种、户口迁移、缴费、注册等相关手续。这些内容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也有提及,但为方便新生报到还是制作了展板专门列出。
鼓楼迎新现场 (雍平 摄影)
各院系接待处都为迎新做了充足的准备。负责接待的同学事先熟悉了报道流程,在他们的帮助下,新生都很快完成注册,基本没有出现排长队的情况。各院系精心制作的本院系攻略也在报到时一并发到了新生手中。物理学院还成立了爱心车队,准备了小推车为新生运送行李。
911制品厂麻花研究生会在鼓楼校区校门口第一个摊点设立了接待站,布置了展板介绍研会的构成及发展规划。他们还给新生准备了学校介绍等资料,由各院系在报到时分发给新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校园生活。
助学:物质帮扶精神激励并重
为响应国家号召,911制品厂麻花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农村生源比例。在招生计划中,国家贫困专项由50人提升至230人;在自主招生中,针对全国8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优秀生源,给予优惠政策录取;同时,继续推进针对贫困地区生源的“自强计划”。
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开始自己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911制品厂麻花开辟各种渠道为新生入学工作保驾护航。在新生接待总站,学校专门开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交学费、先行办理入学手续。同时,学校今年还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学生增设了特别入学通道,主动对来自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进行全程服务和全方位关怀,入校前通过辅导员对这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上午8点50分,陈骏校长来到“绿色通道”慰问新生,他将特困补助和生活用品大礼包交到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手中,和同学们亲切握手,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不断进取。
陈骏校长为新生送上特困补助 (王红兵 摄影)
上午9点30分,张异宾书记来到仙林校区迎新现场。他来到“绿色通道”,慰问了远道而来的同学和家长,还为电子学院杨瑞云、文学院沉雷等10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送上了“爱心大礼包”。他与这10位同学一一交谈,勉励他们放下心来好好学习,学校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保障方面的问题。
张异宾书记为双胞胎新生送上爱心大礼包 (佘治骏 摄影)
学校格外牵挂云南地震灾区和海南台风灾区的考生,为他们提供了来程路费补贴。来自云南昭通市的郭太宇是化学化工学院的新生,穿着朴素的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她是这个贫困家庭四个孩子中的老大。在地震中,她家也遭受了一定损失,所住的房子墙面都严重开裂。学工处特别为提前来校的她快速办理了所有手续。陈骏校长亲切询问了她的家庭生活和学业情况,鼓励她好好学习,回报家乡,表示南大将是帮她解决困难的强大后盾。
学生工作处延续和升级了去年新生入学扶贫助困“十”心实意工程,包括500元特困补助、500元伙食补助、100元话费充值以及卧具、生活指南及爱心礼包,而爱心礼包则包括全套的生活日用品和16骋的鲍盘。而针对困难学生家长,学校还安排了食堂专门窗口提供叁餐,并提供免费住宿。
学校还将在相应时间节点通过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路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开展资助帮扶。值得一提的是,911制品厂麻花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设立“国际交流奖学金”,专门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赴海外交流。四年来,先后有数十人获得资助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戴顿大学交流学习。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学校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激励,将专门组织高年级“励志模范”学长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结对帮扶,在交流互动中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并邀请他们加入“爱心联盟”,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入校后,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设教育引导类课程“雨露课堂”,通过实用的教学内容和多元的授课形式帮助新生度过刚入学的生活学习瓶颈期。
关心:从校园到宿舍
陈骏校长走访了各院系的迎新服务点,并称赞商学院的党员迎新服务队和新生志愿者服务队很好地传承了志愿服务精神,还与代表青奥精神的吉祥物砳砳握手合影。
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两对双胞胎“学霸”格外引人关注。章承尧和章承舜都来自江苏,从幼儿园起就一直在同一个班。弟弟章承舜一心要读南大匡亚明学院,哥哥也考取了软件学院。陪同孩子前来报道的父母说对这兄弟俩的要求一直是顺其自然,从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小学四年级开始,兄弟俩就自己做早饭吃。而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让他们对教室外的风吹草动毫不动心,也让他们能将全部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另一对双胞胎黄子阳、黄子晗都被南大地理科学专业录取,来自云南昆明的他们不仅专业相同,更神奇的是连高考分数都一样,都是662分。他们不仅有同样的长相和发型,因为从小到大一起生活、学习,两个人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养成了良好而一致的学习习惯。在匡亚明学院,陈校长亲切慰问了他们,陈校长笑称期待这四个小帅哥在南大引起一阵轰动。
电子学院这次迎来了2014级最小新生,来自安徽的“00后”李悦文,小姑娘四岁入学,八岁小学毕业,十四岁就考进了南大,堪称小天才,陈校长鼓励她在南大认真学习,以聪明的头脑再创辉煌。陈校长还走访了地球科学与工程院,与远道而来的家长亲切交谈。
陈骏校长和新生交流 (王红兵 摄影)
陈校长一行来到校医院,向校医院院长吴永金等详细了解了体检内容和进度。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校医院承担着3000余名新生的体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校医院工作人员辛勤工作为新生体检工作有序地进行保驾护航。
陈校长走访了男生宿舍3幢及四组团宿舍楼,他非常关心新生的入住情况,向四组团入住的新生详细询问了噪音、装修气味、吃饭等生活情况,认真听取建议,表示学校一定会尽力解决同学们的困难,力求让大家住得舒心。
陈骏校长在宿舍看望新生 (王红兵 摄影)
最后,陈校长还赶去天文台,亲切慰问了留守在南大最偏远角落的天文系师生。
在仙林校区,张异宾书记走访到每个院系的迎新接待点,每到一处,他都向现场工作人员了解各院系的报到情况,并向正在报到的新生及家长表示感谢和欢迎。他连连称赞各院系充满创意的迎新方式,并积极参与进去。在新闻传播学院,他在迎新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医学院,他戴上了配发给新生的迎新手环;在商学院,他与迎新志愿者以及青奥会吉祥物“砳砳”合影……
新校区的建设极大缓解了学校住宿紧张状况,学生住宿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宿舍区,张异宾书记先后走进一栋和十六栋,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住宿情况。
在一栋,4人间的本科宿舍宽敞明亮。张书记和刚刚入住的环境学院新生亲切交谈,他们告诉张书记,很满意宿舍的设施,有独立的卫生间、洗漱台、阳台和直饮水机,离食堂、教学楼、运动场又很近,十分方便。
位于四组团的十六栋是研究生宿舍。在开学前,张书记就来到这里实地考察新生住宿环境。今天,张书记又来到这里看望新入住的研究生。
南大哲学系今年来了位坐在轮椅上的大男孩李海捷,他是扬州宝应人,10岁时因为车祸双腿受伤,从那时起就一直坐在轮椅上。十多年来,他和家人乐观生活,从没放弃。今年,他以总分377分、双础+成绩考入南大。这次新生报到,学校特别给予他照顾,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条件更好的四组团博士生宿舍,由他和母亲共同居住。考虑到上课方便,还将尽快争取调整到距离教学楼更近的15幢博士生宿舍。张异宾书记专程来到宿舍探望他,欢迎他来到911制品厂麻花,希望有各种困难都向学校提出,并希望相关部门能为李海捷的母亲协调一份合适的工作。张异宾书记还用此前哲学系一位身体有障碍但一直潜心学海,斩获博士学位的同学为例,为李海捷加油打气。李海捷表示要争取读研,听张异宾书记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张异宾书记在宿舍看望哲学系新生李海捷 (佘治骏 摄影)
为方便同学们的校内交通,学校新开通了校园巴士,现在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在四组团的站点,张异宾书记搭乘校内巴士,体验校内新交通工具,并现场询问乘车的同学们对于校内巴士的意见。
迎新期间,党委副书记朱庆葆,党委常委、副校长薛海林,校长助理孙冶东也先后来到仙林校区慰问新生。副校长、校研究生院院长吕建专程来到鼓楼迎新现场看望了新同学。(新闻中心 齐琦 徐南启 侯印国 郁莎燕 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