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国内外学者聚首南大热议“中国中古佛教研究的新资料与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4-07-31 点击次数: 作者:哲学系 来源:哲学系

    2014年7月19日-21日,以“写本资源与石刻史料”为主题的“中国中古佛教研究的新资料与新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举行。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东北大学、鹤见大学、明治大学、国立京都博物馆,以及911制品厂麻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等国内外高校及学术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911制品厂麻花社科处处长王月清主持。

    学术研讨会现场

    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杨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学校向与会代表介绍了911制品厂麻花佛教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对海内外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11制品厂麻花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洪修平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缘起、911制品厂麻花在佛教研究方面悠久的学术传统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他指出,近年来佛教文本史料和石刻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资料、新方法的运用,为传统的佛教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就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实现哲学、史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等多种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以开拓佛教研究的新视域。

    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在致辞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911制品厂麻花在宗教学研究方面的学科设置和建设发展,希望通过此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推动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宗教学系的国际学术交流。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版本研究”、“文献与历史研究”、“目录、写本、金石研究”以及“文献与思想研究”等四个专题展开热烈研讨。会议提交的论文内容涉及求那跋摩译《四分比丘尼羯磨法》版本源流、《坛经》文本研究、杨文会居士《大藏辑要》编辑理念、魏晋佛教“注解”和“义疏”传统的形成、后思溪版大藏经目录的书志学研究、《续高僧传》研究的最新动向、敦煌厂.2512《药师经疏》探析、禅宗叁祖僧璨碑铭考、《摄山栖霞寺碑》与《明征君碑》史实考、《隆阐法师碑》考、《文殊说般若经》的传播、隋唐天台宗“外典”与义疏学之关系、空海《叁教指归》等诸多中国中古佛教研究的重要写本资源与石刻史料。

    研讨会闭幕式由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白欲晓教授主持,哲学系宗教学系孙亦平教授作研讨会学术总结,德国汉堡大学Michael Friedrich教授致闭幕辞。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增强了学术交流,而且整体推进了中国中古佛教研究新资料与新方法的研究进展。此次研讨会的优秀论文将在洪修平教授创刊并主编的《佛教文化研究》集刊上发表。(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