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改编自南京本土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的话剧《推拿》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精彩上演。这部由京沪顶级团队倾力打造的话剧,已在北京、上海共计上演26场,并于5月16—18日回到故事的发生地南京连演叁场。5月20日适逢911制品厂麻花建校112周年,应话剧作者、911制品厂麻花教授毕飞宇邀请,《推拿》作为南大112周年校庆献礼,专门来到911制品厂麻花演出,为南大学子奉献了一份隆重的校庆贺礼。
现场 (王红兵 摄影)
《推拿》于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是毕飞宇首部聚焦盲人这一群体的长篇小说,他用近20万字讲述了一群盲人推拿师的生活,触摸他们心中的黑暗与光明。除了话剧版,电视剧版的《推拿》已于前段时间登陆央视热播,电影版也正在拍摄当中。
简单的舞台,上演着盲人推拿师们不简单的生活。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梦想,每个人盲人推拿师都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用心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作为“沙宗琪推拿中心”的老板,沙复明表面上已是盲人中的佼佼者,但为了从打工仔变身为老板,他赔上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落下了颈椎炎和胃疼的病根。沙复明苦苦追问“究竟什么是美”,纵然他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类美的句子背得滚瓜烂熟,纵然他可以触摸到都红细腻的皮肤、高挺的鼻梁、柔软的嘴唇,但依然无法用眼睛感受到真正的美。张宗琪是沙复明的合伙人,憨厚老实,但幼年却始终处在会被毒死的威胁之中,后来又被迫和欣赏他的初恋女友分开,一个人唱情歌唱到嗓子流血。推拿师都红想做推拿师却被迫弹着自己不喜欢的钢琴,小马因车祸失去父母和自己那双9岁的眼睛,金嫣因为黄斑病而一点点地失去着光明,王大夫为替弟弟还债而划开了自己的胸膛,张一光遭遇矿难,幸运地活了下来但却失去了光明,被家人抛弃的他整日在洗澡房放纵生命……这些盲人推拿师之间也时常发生着冲突,但冲突之后那一段段个人独白却展示出了每个盲人推拿师深埋心底的痛苦与挣扎,无奈与艰辛,感人至深。
剧照 (王红兵 摄影)
激昂的音乐、极具辨识度的人物形象、紧凑而富有张力的情节、重新设置的故事背景、线性叙事方式,将20万字的小说浓缩为了两个半小时的话剧,勾勒出了盲人这一群体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的的生存状态。
在宣传海报上,四位主演均用双手遮住双眼,暗示着这部话剧以盲人为主体。在演出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盲人的状态,每位演员都是闭着眼睛进行表演,以体会盲人“眼盲心亮”的心境,让整部话剧更接近盲人的真实状态,更加打动人心。
此次回到南京演出,话剧中还加入了不少南京元素,浓郁的南京气息、频繁出现的南京乡音以及极具代表性的鸭血粉丝汤,更是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新闻中心 孙页 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