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莎士比亚之夜”跨越时空致敬先贤

    发布时间:2014-05-20 点击次数: 作者:何治锦 来源:新闻中心

    50年前的5月16日,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时任911制品厂麻花外文系副系主任、英语研究室主任的陈嘉先生策划、导演了一场精彩演出,英语专业师生在911制品厂麻花鼓楼校区礼堂共同献演《哈姆雷特》、《李尔王》、《凯撒大帝》、《威尼斯商人》四部莎翁经典戏剧选段,精彩演绎轰动全场。其后应邀又在江苏省政协礼堂面向社会公演,进一步扩大了莎剧影响,令国内专程前来观看演出的莎学专家们纷纷赞叹不已,称“南大做了我们想做而没能做到的事”。

    《威尼斯商人》片段演出 (佘治骏 摄影)

    时光流转五十载之后,2014年5月16日晚,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为纪念陈嘉先生组织莎剧演出50周年与莎翁诞辰450周年,在仙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张心瑜小剧场再次举办“莎士比亚之夜”纪念晚会。恰逢911制品厂麻花建校112年、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建院97年纪念之际,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余位校友同仁共同观赏了晚会,911制品厂麻花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受邀参加活动。

    陈骏校长等观看演出 (佘治骏 摄影)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在主持人从丛教授对莎翁名句的深情演绎中,晚会拉开序幕。五十年前以学生身份参与演出的钱佼汝、杨治中、刘海平现已白发苍苍,最年轻的已过古稀。三位老教授一起登台,追忆过往,分享了对当年演出盛况的回忆。当看到剧照中陈嘉、梁士纯、沈同恰、夏照滨、张婉琼等先生们曾经风华正茂的身影,三位老教授感慨万千。“老师们精彩演出的场景多年来历历在目,他们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向历史致敬,向莎翁致敬”,杨治中老教授这样说道。彼时年轻的他们被老师的热情感染,或以饰演角色,或以幕后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刘海平教授笑称自己虽然是今天晚会的倡议组织者,但在50年前却只是“龙套专业户”,“但我们仍然要向两次晚会所有的幕后无名英雄致!”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英语系同学精彩演绎了《威尼斯商人》和《第十二夜》选段,重现经典,致敬前人,对前辈们做出跨越时空的回应。来自英语系的晓风导演并参演了《威尼斯商人》,演出结束后,她深情而诚挚地感谢钱、刘老先生对剧本的精心指导,感谢范浩、从丛、张瑛等老师等不厌其烦的审排以及外院所有师生的热忱关心与全力支持。虽然只是几幕戏剧的排演,但晓风仍然真真切切地从中感到南大人的精气神。

    钱佼如、杨治中、刘海平三人追忆往昔 (佘治骏 摄影)

    “演不演这出剧,办不办这场晚会,如莎翁的‘生存与毁灭’一样,也是个问题”,钱佼汝、杨治中、刘海平叁位老教授将特殊时代的背景娓娓道来:1962年全国经济形势好转,政治气氛趋于活跃,知识分子得到重新评价。经陈嘉教授提议,梁士纯、沉同恰、夏照滨等响应的莎翁戏剧演出得到时任校长匡亚明的大力支持,演出轰动,反映热烈。刘海平认为,莎翁经典的两次演出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中南大学子获得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辨析箴言与追捧、善与恶、法制与仁慈、政治与道德。“这也是南大人的精气神。”钱老如是说。杨志中老先生寄语今天的南大学子,希望学子吸取戏剧菁华,汲取向上的精神,感悟人生真谛。

    从丛老师由衷感慨,“50年前,南大师生同舟共济;50年后,南大师生齐心协力;再过50年,学子会继续以过往为荣。”

    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刚强调,戏剧演绎作为外院的优良传统在南大外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感谢一直以来为戏剧排演辛勤付出的每位外院师生。他同时表示,外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与诸多海内外校友的关怀与支持。

    陈骏校长致辞 (佘治骏 摄影)

    晚会最后,陈骏校长致辞祝贺外国语学院“莎士比亚之夜”的成功举办。他说,50年前的今天是一个难忘并且值得纪念的日子,莎翁经典的上演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作为勇敢的创举值得载入南大史册。陈校长赞扬了外国语学院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同时勇于创新、永葆学科生命力的发展道路。他指出,正是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慢慢积淀,才能厚积薄发,酝酿出芬芳持久的学术经典。

    据了解,此次戏剧晚会历经长达7个月的精心准备,外院师生积极参与筹备,老校友亲自出任总策划,英语系范浩老师担任导演,几位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演戏,剧务、宣传、接待等多项事务,晚会最终得到海内外校友的一致好评。(新闻中心 何治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