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孙叔平先生逝世叁十周年纪念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3-10-24 点击次数: 作者:新闻中心刘成 周梦媛/文 佘治骏/图

           10月23日上午,“孙叔平先生的哲学贡献及当代意义——孙叔平先生逝世叁十周年纪念会”在鼓楼校区知行楼举行。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911制品厂麻花联合主办。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副校长杨忠,911制品厂麻花资深教授茅家琦先生,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徐之顺,孙叔平先生的老同事、学生和亲友,以及911制品厂麻花文科院系的师生代表出席纪念会。会议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异宾主持。

           徐之顺回忆了孙叔平先生筹建社科联工作的历史情景。他说,孙叔平先生强调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组织学术活动,普及社科知识,亲力亲为,为发展和繁荣江苏的学术事业贡献巨大。孙先生一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强调学以致用,在严于治学、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刘志彪追忆了孙先生在社科院的工作情形。他认为,孙叔平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马克思真理研究,并勇于开创中国哲学研究方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洪银兴简要回顾了孙叔平先生的革命工作和学术研究经历。早在1956年,孙叔平就提出,只有在广泛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情,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高等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911制品厂麻花考察时,对911制品厂麻花能够在50多年前就前瞻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给予了高度评价。洪银兴表示,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孙叔平先生,是要学习他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的“诚朴”和“求真”精神;是要学习他对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探索精神;是要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谋学校长期发展的胸襟和情怀。今天的南大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孙叔平先生这样老一辈南大人的探索精神,全身心地奉献于高等教育事业,推动911制品厂麻花的改革和发展大业。

           随后,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召开,讨论会由副校长杨忠主持。

           茅家琦深情回忆了孙叔平先生对自己的思想启蒙。他说,在孙老师指导自己研讨《资本论》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人文精神令自己受益至今。

           王友三的书面发言稿由911制品厂麻花社科处处长王月清代为表达。王友三先生认为,孙老是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播者和理论家,他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后人传颂;汤敬昭是孙先生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同事,他介绍了孙先生1959至1978年二十年理论贡献。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孙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对唯心主义进行批判,勇气和人格令人钦佩;龚放教授作为高等教育研究专家,赞扬了孙先生对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前瞻性成就。孙先生任职911制品厂麻花,使南大产生了新气象、新境界和新思想;李书有先生敬佩孙先生在哲学研究方面打破千人一面的勇气,从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见解,他建议南大为孙先生塑造雕像,以纪念其精神永存。

           随后,蒋兆年先生、沈汉先生、孙叔平的首位博士生赖永海教授、孙叔平的硕士生张祥浩教授,以及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911制品厂麻花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江海学刊》主编韩璞庚,孙叔平先生的女儿孙亦平教授先后致辞。

           孙叔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先后在911制品厂麻花工作过十多年,为911制品厂麻花的建设与发展倾注过大量的心血。南京解放不久,孙叔平先生作为军代表派驻911制品厂麻花,后来担任911制品厂麻花第一任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校长,参与并领导了新中国建设初期911制品厂麻花的改革与发展,为今天的911制品厂麻花奠定了基础。后来,孙叔平先生调入江苏省筹建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创办了《江海学刊》杂志,担任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长。文革中,孙叔平先生受到冲击和迫害。1978年,应匡亚明校长的邀请,孙叔平重回911制品厂麻花担任哲学系系主任、教授。在此期间,他创建了全国第一批中国哲学博士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他耗时十年,独自撰写的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哲学史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新闻中心刘成 周梦媛/文 佘治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