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创新增动力 育人谱新篇——我校第十四届“创新与育人”博导交流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3-09-26 点击次数: 作者:校报 禾木/文 王红兵/图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9月22日,我校第十四届“创新与育人”博导交流会在费彝民楼叠座二楼立言厅召开。

           我能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吗?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生?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导师?……来参加交流会的80多位新博导带着诸多问题走进了交流会的会场。

           今年是我校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启动之际,全面推动我校博士生教育机制改革,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项措施进入了实施阶段。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次的博导交流会,陈骏校长、杨忠副校长、吕建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两位资深博导陆延青、沈坤荣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赶来参加此次的博导交流会。近百人共聚一堂,气氛热烈,共话如何当好博导,对“创新与育人”的认识,探讨博士生教育的规律。与会者觉得深受启发、收获甚多。

    当博导要学会组织好一个团队

           “看到这么多新博导很激动、很高兴,自己当博导时学校还没有交流会这样的形式,现在有这种机制非常好”,陈骏校长说。在讲话中,他着重谈了对一名博导来说学术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设好一个团队。他认为,对一个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向是灵魂,研究方向不前沿,会干得很辛苦,还出不了好的成果,一定要贴近学科前沿找方向;第二,平台是基地,实验室就是平台,没有基地就像是打游击,这样做研究不行;第三,项目是纽带,不能轻视项目申报,因为它可以带动一批人做出系列的成果;第四,创新是动力,如何评价一个好的教授,光看论文不行,还要看他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而这只有靠创新性的成果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才能做到。

           杨忠副校长也谈了团队建设的问题。他说,各位博导原来是“运动员”,现在变成了“教练员兼运动员”,将来还要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要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就需要有团队,不能单兵作战。团队并非一个老师加几个学生,一个好的团队,一是要有使命感,二是要建立起规范,三是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

           在小组讨论中,也有教授提出,文、理科的学术团队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文科的老师要向理科学习,不断探索团队建设的规律和方法。

    创新很难但也有迹可循

            商学院沉坤荣教授用“带进门”、“扶上马”、“送一程”来阐释自己对“创新”与“育人”的理解。“带进门”首先是要帮学生找到好的研究方向,其次是要求博士生在研究方法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扶上马”就是要带学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在研究中让学生当好助手,另外要非常重视对博士生学术论文的审稿,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体会如何规范地做研究;“送一程”就是要帮学生创新研究方向,帮他们超越自我,争取未来的成长空间。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陆延青教授以自己做研究的经历,解读什么是严谨、求实、创新。严谨是做学问的态度,小到论文书写格式、PPT格式,都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要求学生。“细节中有魔鬼,也有创新点!”他建议大家从细节做起,对学生要求严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求实是一种价值观上的事,工作定位要高,要追踪前沿,要求博士生完全开展原创性(一阶问题上的创新)的工作很难,但是可以追踪国际前沿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新的具有创新性(二阶问题上的创新)的研究是可行的。他说,创新很难,但也有迹可循,要坚持每天用两个小时读文献,这样才可能保持创新能力,研究的英文是research, 拆开来是re-search, 反复地搜寻、探求,在re-search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讨论中,大家都觉得创新是做研究必需的素质。陈骏校长请大家多考虑如何通过学科交叉来创新,多名博导在讨论中当场表达了今后要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意愿。

    做博导要有足够的情商 

           吕建副校长说,博导不是领导,不是老板,是博士生的人生和学术导师,是育人者;招生不是招工,要重视对博士生的培养,博士生是在和导师的互动中慢慢成长的。做博导要有足够的情商,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博士生的许多东西其实是从导师那里学来的,导师不能单纯以发论文来要求学生,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研究、做思考。

           杨忠副校长也强调,大家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一定要严守政治、法律、道德、学术“四个底线”。

            小组讨论中,大家纷纷提出,博导不能光叫学生干,自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因材施教,既重视特别好的学生,也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拥护学校进行的博士生培养改革,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暂缓通过考试的博士生,导师们要帮助做好相应的后续工作。

           陈骏校长在讲话中还要求学校要大力推进我校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在博士生的遴选、资格考试、教育质量等环节要层层把关、严格要求,切实提高我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他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博导将来能成为杰出甚至伟大的科学家。他说,要做到后者,除了做好学问,还要有人格魅力、领导力、牺牲精神和大局理念等;一流的大学需要伟大的科学家!

           据悉,此次博导交流会由研究生院与人力资源处联合主办,是学校安排的一项对新任博士生导师在上岗前的交流、培训工作,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许钧教授和副院长朱俊杰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会议。(校报 禾木/文 王红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