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 由我校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五?二Ο科学前沿学术报告会暨911制品厂麻花科协学术报告会”在鼓楼校区逸夫馆报告厅举行,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潘毅出席报告会。报告会上,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教授、物理学院邹志刚教授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报告会由911制品厂麻花科协主席邢定钰院士主持。
潘毅副校长致开幕词,代表学校党政、南大科协向三位报告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我校在每年的校庆期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我校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望这样的校庆前沿科学报告会能够长期办下去,形成品牌。
张辰宇教授主要从事人体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作用机理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在主题为“细胞外微小核糖核酸:第七种营养成分和中药中新的活性成分”的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对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的知识。micro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并能够分泌到血液循环。血液中丰富的microRNA不仅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前后显现出稳定的变化图谱,作为诊断标志物;还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周围细胞调控下游的信号通路,作为新型的信号分子。同时食物中的外源性microRNA可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作为第七种营养成分;中草药中的microRNA在抗病毒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教授还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指出microRNA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邹志刚教授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科学领域中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反应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邹教授在题为“高效太阳能转换和利用——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的报告中,从物理、材料、化学等多角度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涉及光催化粉末制氢、光电化学制氢,光降解有毒污染物、人工光合成以及氢气的高效利用等工作。报告指出,光催化技术有希望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解决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为实现清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邹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发人深省。报告最后,邹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心得,对未来高效太阳能利用做了展望,开阔了与会教师及研究生的科研视野和思路。
斯坦福大学博士、2011年入选国家首批“青年”的王欣然教授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及微纳器件的研究工作。他为师生们做了题为“二维世界的信息器件”的前沿科学报告。报告从人类使用工具的进化年谱图出发,指出无论是石器、铁器、还是硅,材料对于人类进步的意义非同一般,并阐释了二维材料在未来的可能应用前景:从各类晶体管、光电器件到传感器和电池等,不一而足,前景诱人。王教授的报告将深奥的自然科学与听众熟悉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物巧妙衔接,为师生描绘了一幅二维材料走进日常生活的神奇画卷。
邢定钰院士作总结讲话。他说,三位教授都是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专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学者的学术敬业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报告会中有所收获。(科学技术处 陈晓清/文 新闻中心 佘治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