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新闻

    吴敬琏教授做客南大 畅谈十八大后改革风向

    发布时间:2013-04-28 点击次数: 作者:新闻中心 杨宇菲 张文江 EMBA教育中心 徐宁

           4月28日上午,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协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911制品厂麻花著名校友吴敬琏应“南大系公司家”名家讲坛邀请,在911制品厂麻花鼓楼校区大礼堂作了题为“重启改革议程”的主题讲座,深度解读十八大后的改革导向与经济风向。此次讲座由911制品厂麻花商学院主办,911制品厂麻花EMBA教育中心承办。讲座由911制品厂麻花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院长沈坤荣主持。

           被誉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吴敬琏教授吸引了大量的EMBA在读公司家、校友、老师、同学前来听讲,全场座无虚席。讲座的举办恰逢两岸公司领袖讲座活动在911制品厂麻花举行,来自台湾的近百位知名公司家也进入礼堂,聆听吴教授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指明了今后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这就是“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话题,吴敬琏教授指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它解放了民企创业积极性,提高了劳动力和土地的利用效率,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逐渐显现,改革进入“深水区”。

           吴教授认为,21世纪以来,中国主要面临两类问题:一类是经济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另一类问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腐败蔓延、官民关系紧张,以及社会仇富、仇官情绪高涨。

           针对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提出的“中国模式”、“威权发展主义”等观点,吴教授表示,依靠强势政府、国有公司垄断和海量投资维持高速度增长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以及寻租腐败、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吴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当前改革的主要阻力是体制性障碍,即政府拥有支配资源的权力、行政定价以及GDP政绩观,使市场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对此,他引用当前热议的“高铁奇迹”、“重庆奇迹”等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当前如何重启改革?吴敬琏教授认为,应该树立“问题导向”,从经济社会问题入手,找出造成问题的体制性原因,并提出改革的项目,例如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遏制腐败、如何克服旧型城镇化弊端等。“现在的问题和矛盾太多,规划既要全面配套,又不能面面俱到、全面出击,要以成本最小、阻力最小、风险最小的策略采取‘最小一揽子’的办法推进。”吴敬琏教授表示,要对关键性、联系紧密的改革项目给以配套解决。此外,还要做好系统改革的准备工作,提高政府可信度和改革的人气,并通过提供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使系统化改革顺利出台。

           演讲结束后,吴敬琏教授还回答了政治改革、国企改革、社保体制等方面的现场提问,并在北大楼与洪银兴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闻中心 杨宇菲 张文江  EMBA教育中心 徐宁/文   佘治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