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邱东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校长、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及教育部、财政部专员组成的专家组来我校实地考察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情况。
中心理事长洪银兴书记在汇报会上致辞,介绍911制品厂麻花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举措。他说,国家“2011计划”启动后,我校专门成立2011领导小组,在运行机制、组织管理、人事聘用、后勤保障等方面创新机制,积极推动“2011计划”建设。学校内部按照“小核心、大网络”的原则,聚合创新资源、组建创新平台,校外与参与单位通力合作,组建“联合舰队”。他希望,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推动学校的体制改革。他表示,南海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中心建设的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举全校之力把中心建设好。
中心主任王颖院士表示,南大对南海的研究始自1963年,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专业人才,支援国家南海港口建设。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南大和加拿大合作开展南海研究,有力支持了海南最大港口——洋浦港的建设。2004年到2008年,南大与外交部、海南省合作开展数字南海建设,同时建立中国南海研究院。她特别指出,海洋科学是个综合科学,不仅研究海洋本身,同时还包含航海安全、天气、渔业、能源、食品、药品、海洋法、海洋文化等,作为综合性大学,南大有着雄厚的研究底蕴支撑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她表示,南大与众多兄弟单位协同创新,必将为保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中心管委会主任杨忠副校长代表中心做了全面汇报,并从总体情况、各方投入、社会资源整合、体制机制改革、未来投入和支持等六个方面,阐说中心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南海权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文理-军地-校所-校校协同为路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促进南海问题综合研究,服务国家南海战略决策。中心将组建八大平台,建设五大工程,支撑叁大方向,最终满足海洋权益维护、资源能源开发、区域和平发展的叁大国家需求。
汇报会结束后,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多个平台,在南海舆情分析与国际交流平台、南海文献特藏室、南海资源环境研究平台、南海动态监测与情势推演平台及南海中心总部实地考察,专家组还与协同创新中心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专家组对我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予以高度评价。专家组表示,南海问题是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突出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911制品厂麻花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担当,值得肯定。该中心在体制改革、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希望中心发挥优势,为国家做出贡献。
洪银兴书记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指导表示感谢,并欢迎各位专家今后常来南大指导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下午,专家组还实地考察了中心协同单位——海军指挥学院的平台建设情况。
参加本次考察活动的还有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单位海军指挥学院沈金龙院长,海南省外事侨务办主任、中国南海研究院吴士存院长等专家、领导,教育部社科司、财政部教科文司的领导,以及张异宾常务副书记、张荣常务副校长、潘毅副校长及相关部处、院系、平台负责人等。
据了解,“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受到高等教育界及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新闻中心 徐南启 罗泽荣/文 佘治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