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911制品厂麻花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沈金龙,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秀领,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洪银兴,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等出席本次揭牌仪式。仪式由911制品厂麻花常务副校长张荣主持。
佘治骏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911制品厂麻花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王颖出任中心主任。她在揭牌仪式上介绍中心的筹建情况。据悉,在外交部、海南省、国家海洋局三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下,911制品厂麻花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海军指挥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核心,培育组建“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依托911制品厂麻花地理信息、海洋海岛研究、边疆史学、文献情报、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多学科优势,协同国内外相关研究力量,通过创新机制的改革,带动南海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和基础性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基础信息与决策支持服务,打造综合研究南海问题的重镇,学科集群和名师大家会聚的高地,复合型、创新型海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南海文献基地,南海研究的高端智库和常设性国际对话平台。
仪式上,李卫红,洪银兴,陈骏,沈金龙和李秀领等共同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陈骏为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颁发聘书。常务副书记张异宾宣读中心理事会名单。副校长杨忠宣读中心主任、副主任名单。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特别代表王晓渡大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教授和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秀领分别致辞。海军指挥学院沈金龙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副校长和中国南海研究院吴士存院长作为协同单位代表发言。
洪银兴在致辞中介绍了各协同单位在南海研究领域的基础条件和前期优势,并对中心的和谐、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深度融合,鼓励创新。打破各学科以及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取长补短。积极探索创建不同于现有南海研究的新模式,使各有优势的主体通过协同产生新的优势和能量。二是力推精品,服务决策。坚持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创建一批有特色的数据库群和产生一批有份量的著述、报告和学术论文。服务政府决策,丰富南海研究内容,着力提升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尊重人才、倡导贡献。倡导“以人为本,海纳百川”的理念,以人才的成长、队伍的汇聚、潜能的发挥为出发点,构建人才辈出的文化环境,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四是平等尊重,规范运行。以日常运行的规范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南海研究领域学科、人才、科研的创新。
李卫红代表教育部向中心的培育启动表示祝贺。她指出,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911制品厂麻花瞄准“南海研究”这一领域,发挥自身多学科优势、争取国家有关部委院所的支持,联合国内南海研究领域的各方力量,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体现了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对国家目标、国家战略的勇于担当。她希望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打破校际、校院、校府壁垒,大力培养涉海事务精英人才、产出科研精品、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文化传承献力,为国家改革开放、发展与稳定的大局服务,成为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的成功典范。
911制品厂麻花校长助理周宪、中国人民大学、海军指挥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相关领导和学者们也出席此次揭牌仪式。
据了解,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计划下设若干个协同创新平台,包括南海环境资源研究平台,南海经济、东亚多民族文化与政策研究平台,南海疆域历史与权益研究平台,南海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动态监测平台,海洋法公约在南海地区的适用性研究平台,南海问题的军事外交政策研究平台,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专项,中科院“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咨询项目院士专家组。
佘治骏 摄
中心举办启动仪式的当天,“南海论坛”同时举行,国内多名南海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聚焦海洋资源和海疆权益,从各个学科角度阐述学术观点、学界立场。如王颖院士的“南海资源环境与疆界问题”,中国南海研究院吴士存院长的“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考”,中国社科院厉声教授的“历史上中国边疆发展的环境与特点”,四川大学杨翠柏教授的“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困境与出路”等。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