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29日,由民政部主办,911制品厂麻花承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与创新”,围绕“社会救助发展”、“儿童、老年人救助”、“就业、教育救助”、“残疾人、农民工救助和司法援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管理”、“医疗救助”等内容,进行12 个分论坛研讨。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康鹏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911制品厂麻花校长陈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以当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为主题,体现民生关怀,汇聚各方智慧,全面展示我国社会救助的研究成果与水平,对深化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理论和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机制创新和工作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911制品厂麻花历来重视以自身人才、学科、队伍和研究的优势,参与支持与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学校整合多学科、跨专业的力量,积极致力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社会救助研究、灾难救助研究、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三大研究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校将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支持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并将与相关部门和机构携手共同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在发言中指出,江苏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努力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体从五个方面实施:一是着力构建救助体系,二是努力提高救助水平,三是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四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始终坚持规范管理。黄莉新表示,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代表麦吉莲女士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为贫困人口提供社会救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并表示,社会发展需要一个综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把社会救助和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有效整合,社会救助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回顾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十二五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他说,未来的社会救助工作仍将改善社会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以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核心,拓展服务内涵,促进救助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并将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推进制度完善,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机制创新,三是提高救助能力和救助水平。
大会主题发言由911制品厂麻花童星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台湾大学古允文、香港城市大学黄黎若莲等分别作主题报告。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贫困与低收入群体及不幸者,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灾害救助等诸多项目,是免除全体国民生存危机、维护社会底线公平的根本性制度保障,也是与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安排。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国家颁布有关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以来,获得了稳步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并在国家发展与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内容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良好时期。
来自国家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政府部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4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代表约200名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会议征集的学术论文达 216篇(含香港地区),有108 篇论文入选研讨会,其中15篇获得优秀论文。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