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会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来自世界各国古典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家、青年代表和媒体人士6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分为八个分论坛,911制品厂麻花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文学院徐兴无教授,911制品厂麻花国家文化治理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姚远教授,文学院刘超教授,外国学语院杨金才教授,911制品厂麻花现代经学与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成祖明教授,历史学院世界史系主任祝宏俊教授,历史学院邱伟云副教授,哲学学院刘鑫副教授,911制品厂麻花兼职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荣休教授稻畑耕一郎应邀出席大会,分别在四个论坛上阐述了学术观点。
在 “古典学与人类未来” 分论坛,徐兴无作了题为“中国古典学的知识与精神”的主旨演讲,通过评述现代中国古典学相关领域的发展与现状,认为中国古典学的文化精神根源于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文明的阐释,中国现代古典学应该具有文明研究的整体意识,通过开放、跨学科的研究不断丰富古典学知识,而更重要的工作是对文明意义与价值的探求。稻畑耕一郎作了“温故与创新——中国古典研究的现代意义”,通过梳理古今中外古典学的概念与源流,对“何以中国”的古典学创新提出自己的思考。祝宏俊在 “古典语文与古典学传统” 分论坛作了题为“国家视野下的古希腊城邦”的报告,认为古希腊城邦的根本属性是国家,指出将大批非城邦特性的政体误认为是城邦,将使学界对古希腊国家形态的认识单一化、简单化。在 “古典学与文明互鉴” 分论坛,杨金才作了题为“美国文艺复兴与东西方古典学”的报告,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后,东西古典学始终伴随着美国文化摆脱欧洲传统,建构国族文化的过程。文明互鉴推动了美国建国后文学的发展。成祖明的报告“记忆的经典:现代经学建立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阐论了现代科学与价值冲突中东西古典经学的“现代困境”,认为可在文明互鉴的视野中,运用记忆经典理论,克服历史与价值之间的张力,从而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确立经学的地位。刘超的报告“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情感观对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借鉴及其在中国的影响”认为,二十世纪初,白璧德将古希腊的伦理德性与中国的仁爱精神相联系,以恢复“生活共同体”的社会。中国的“学衡派”继承了他的思想,尝试沟通中古,建构全球性的“人文国际”。刘鑫的报告“柏拉图如何在《巴门尼德篇》和《智者篇》中构建相反形式的结构——论‘交叉分类’作为对立形式的普遍结构”论证了柏拉图运用交叉分类的方式构造出一系列相反的形式结构,不仅是正确有效的分类方法,也有助于定义。邱伟云在 “古典智慧与数智时代” 分论坛与国际学者们探讨了唐宋道统思想的计算与道德概念的互鉴等议题。
自本世纪以来,古典学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跨学科创新的领域,构建中国古典学的探索不断深入,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文明自觉。911制品厂麻花的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古文字学、比较文学、世界史、哲学、外国语、等优势学科具有深厚的古典学研究基础,通过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凝练学科增长点,在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上作出南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