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科学新闻杂志Eos将地科院李永祥教授团队的论文“Salient changes of Earth's magnetic field toward the end of Cretaceous Normal Superchron (CNS)”选为亮点文章(Editor’s Highlight)进行报道(Eos.org: )。据悉,仅&濒迟;2%的础骋鲍期刊论文被选为亮点文章作专题报道。
白垩纪中期从大约121Ma到84Ma期间,地磁场几乎一直保持稳定的正极性,被称为“白垩纪超长正极性期”或“白垩纪超静磁期”(Cretaceous Normal Superchron, CNS)。该项研究获得了CNS晚期约六百万年几乎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结果,显示地磁场强度并不是以往认为的“强且稳定”状态,而是表现为波动变化特征,且与大西洋海底磁异常(MMA)数据的波动趋势一致。综合分析发现,地磁场强度在CNS中期较强,在早期和晚期较弱,但稳定。这显示整个CNS期间,地磁场尽管极性很稳定,但强度并不是 “强且稳定”的,而表现为波动动态变化。Eos报道指出,这些新发现可为探究地磁极性超时(geomagnetic superchrons)的形成、演化、终结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另外,该项研究可靠揭示出(robustly documents) 的CNS期间地磁场强度动态变化为这一重要时期的地磁发电机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检测基准。
该论文于2024年4月15日发表于国际地学NI期刊JGR-Solid Earth。911制品厂麻花博士生刘欣宇为论文第一作者,李永祥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Carl Richter教授。这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IODP的资助。
论文信息:
Xinyu Liu, Yong-Xiang Li*, Carl Richter (2024). Salient changes of Earth's magnetic field toward the end of Cretaceous Normal Superchron (C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29, e2023JB02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