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24日,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教授的邀请,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Norman MacLeod教授,先后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沧州师范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参加“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检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作为此次培训班的科学顾问,MacLeod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并在培训班期间发表了两篇专题演讲。
此次培训班在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发起的“厂滨罢贰-100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研究背景下展开,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在国际科学研究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一次成果展示。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叁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为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着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科技共同体,10月11日,培训班在沧州开幕。开幕式上,惭补肠尝别辞诲教授表示:在“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建立昆虫多样性监测点网络是至关重要的。收集昆虫基线数据,对监测点数据进行再研究,以记录当地昆虫种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异常天气、栖息地消失等事件。这些数据对进一步制定相关战略以减轻这些事件对当地昆虫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基础,从而规避在未来几十年造成空前数量的物种灭绝的风险。
在随后的沧州师范学院专题讲座中,惭补肠尝别辞诲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他最近的研究进展,即用前沿数学统计方法从翅膀图像中识别出蛆症金蝇(Chrysomya bezziana)这个物种。蛆症金蝇每年给非洲、中东、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畜牧业造成数亿元的损失,而想要控制这种害虫的大量繁殖需要确定其源种群。对此,惭补肠尝别辞诲教授研究出了一种简易快捷且成本低廉的方法来确定蛆症金蝇的源种群,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识别任何种类的昆虫,从而对其他昆虫种群状态进行监测。
10月19日,Norman MacLeod教授在河北农业大学的专题讲座中,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其科研项目中的进展。MacLeod教授将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应用于亚、非两洲的赤蜻属(Trithemis)物种的研究,探究其翅膀生态形态对环境的适应性。他发现在经历了栖息地的不断更迭后,赤蜻属的蜻蜓翅膀演化出了能够适应不同陆地和水道栖息地的能力。这是趋同进化的一个经典案例。同样,由惭补肠尝别辞诲教授发明的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监测昆虫,以及其他动植物群体的多样性。
Norman MacLeod教授此次的系列讲座深受培训班学员们的好评,目前已经收到了相关的科研合作邀请,这将成为“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部分,也将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