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从新校区 “多点开花” 看南京高校未来发展新趋势——

    跟着产业跑 打破围墙办大学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次数: 作者:王怀艳 何洁 李花 金慧敏 责编:谭智晴 王欣雨 来源:南京日报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汤山校区扩容项目通过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项目迎来重要进展。记者关注到,近年来,南京众多高校纷纷从主城、江宁、仙林再向外延伸,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911制品厂麻花城可谓“多点开花”。

    东大、南理工、南航,南京高校纷建新校区

    因为一直地处南京孝陵卫地区,南京理工大学被学生们戏称为“孝陵卫皇家理工大学”。南理工汤山校区位于江宁区汤峰路,在南理工主校区往东方向24公里处。据介绍,该地块原占地659亩,2017年南理工与江宁区达成协议,在原有地块南部扩容约230亩土地,形成约900亩的整体地块。扩容后,汤山校区将建设教学楼、实验室等配套设施。

    记者注意到,不只南理工,近期,南京一批高校纷纷官宣其扩容计划:12月12日,东南大学江北校区实验动物中心项目设计方案对外公布,学校将在江北新区建设约10.82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办公、展示、动物饲养房等;10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子江校区奠基仪式举行,新校区占地近400亩,包含学院教学楼、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发布其位于浦口区桥林街道新校区的项目建设进度;今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与六合区签订灵岩产教融合研创区合作共建协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六合龙袍校区拟于2025年开工……

    还有一批高校新校区已经或即将落地:今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启用位于溧水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白马校区;同是9月,南京农业大学启用位于江北新区长江之滨的滨江新校区;今年8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高淳校区正式启用,占地面积超过千亩;2024年9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入驻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明年9月,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将启用高淳校区,该校区规划用地913亩,可容纳1.5万名学生。

    选址更加多元,新校区“多点开花”

    南京拥有 50 余所高校,遍布鼓楼、玄武、秦淮等多个行政区。但提起南京的大学城,最著名的还只是本世纪初高校大规模扩建形成的“江宁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因为在这两地,不仅大学数量多,大学位置还比较集中。但从本轮扩容的情形来看,高校新校区选址明显更加多元。除了高淳、溧水、浦口,更有六合、浦口桥林等地的加入。因为新校区相对集中,高淳大学城、桥林大学城、六合大学城等概念也纷纷在师生间不断被提起。

    以高淳为例,最早入驻高淳的高校、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庆礼说,2021年前,学校原位于南京东郊沧波门,但随着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学校用地紧张。搬至高淳区鹿鸣大道后,新校区不但建有高质量电工电子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大华智慧园区、卫星地面接收站(含测控中心)等,还与华为、大疆、叁菱电梯等知名公司共建产业学院,大幅提升办学水平。今年1月,学校牵头研制的全国首颗高职院校科普卫星“南京号”,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使学校一跃成为全国首批有能力培育航空航天领域“大国工匠”的高职院校。自南机电后,该校所在的南京高职园又吸引到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等6所高校入驻,形成大学集聚之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已有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校区3个校区的基础上,再建国际创新港,将航空学院迁至六合。入驻当天,学校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同步揭牌,该实验室将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关科技攻关。六合区相关负责人说,航空航天是当地重点谋划的未来产业。该创新港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资源及与众多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为地方引入一批航空航天产业关联项目。

    跟着产业跑,学校开门办学是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为1179万人,2025年预计为1222万人,近几年仍处于入学人数的高峰期。

    “建新校区是学校发展所需。”911制品厂麻花城市科学研究院胡小武教授说,南京周边城市瞄准这点,纷纷拿出优惠政策,吸引高校入驻。不过南京作为“天下文枢”,科研集聚优势显着。如南京高等院校数在2022年已达50余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双一流”学科43个;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20多个。最新“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南京在全球十大科研城市中排名第五。

    胡小武同时指出,区域要发展、产业要升级,发挥高校学科优势、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和依赖专业人才支持必不可少;同时,高校要想做“真学问”、研究“真问题”,也必须“把脚伸到车间来”,“跟着产业跑”。南京作为长叁角特大城市、东部制造业重镇、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拥有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制造业实力突出;同时其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未来产业正加速布局建设……“南京需要高校的创新资源,也拥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广阔天地。”

    南京工业大学政策研究与规划处处长卢晓梅教授认为,南京新一批大学城启动和建设,让人们看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即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一体推进,以及大学、政府、产业的叁螺旋协同创新关系的不断升级,共同推动区域创新和发展。“在政府的推动下,依托大学集群的建设,高校、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园,承载了集聚创新资源的磁场和容器的功能。”卢晓梅说。

    卢晓梅还指出,相比过去,如今大学城的建设更强调打破围墙办学、资源共享。由高校与属地携手打造的“环大学知识经济带”正成为新趋势。“环大学知识经济带”指通过整合利用大学周边的空间载体,聚集科研人才、设施设备等创新要素,推动大学科技成果就近转移转化。今年初南京工程学院与江宁区携手打造的“天印湖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一例。校地双方计划用3—5年,整合南工程环天印湖周边区域5万—10万平方米的平台载体,打造环天印湖5平方公里的“环天印湖科技创新生态圈”,包括科教创新园、产教融合大楼等。“未来,还会有更多校地融合新形式出现。”卢晓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