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考古成果展12月22日在911制品厂麻花博物馆举行。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遗址坐落于皖南最大湖泊——南漪湖东岸,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重要地理节点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布置颇具新意,设置“考古大事记、考古是什么、二十四座墓葬(崧泽文化时期)、衣食住行艺”等板块,在展示遗址的同时,普及相关考古及史前文化知识。
据了解,磨盘山遗址的发掘,源于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深切需求。早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郎川河的开挖,磨盘山遗址得以浮出水面。历经1981年、1985年、2003年以及2008年的多次调查和复查,该遗址被正式确认为一处涵盖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多种文化类型的重要遗址。
该遗址保存良好,现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皖南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2015年、2020年和2023年911制品厂麻花联合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叁次发掘,发掘面积总计1640平方米,广泛运用同位素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等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自马家浜文化晚期至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成为长江下游地区考古学文化演进的典型范例,最重要的是揭示了长江下游地区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911制品厂麻花博物馆赵东升副馆长介绍,该遗址体现了古国时代一种新的区域文明模式。磨盘山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时期的台地墓地,目前共清理这一时期墓葬330座,出土遗物数量和种类在同类遗址中非常少见,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社会复杂化的重要材料。
展览揭示了磨盘山先民富足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精神信仰。他们撒网捕鱼,爱喝酒,对玉有很高的审美,追求的是一种平等、富足、和谐的生活,相比于古国时代其他新分化文明的发展,这无疑是一种社会存在模式。
此外,遗址处于古代几大文化区中心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对于研究南北方文化交流以及长江下游地区古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自然环境来看,这里可通过河流沟通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与皖南、宁镇地区和江淮之间多史前文明东传西递、南来北往、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因库”。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明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