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文化中国行·新文化“兴”青年|盛世修文,青春力量赓续文脉华章

    发布时间:2024-12-13 点击次数: 作者:蔡梦莹 刘静妍 责编:杨一凡 王欣雨 摄影:吕冰希 来源:现代+

    有这样一群人,投身于整理和研究历代典籍,搭建起今人与古人沟通的桥梁。他们就是文脉“修书人”。他们的队伍中,既有穷经皓首的学界泰斗,又有厚积薄发的青年学者。

    赫兆丰

    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85后”副教授赫兆丰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从大学开始,我一直在人文社科领域探索,与书籍和思想相伴是我的人生追求。”

    遇上文脉工程,博士毕业化身“修书人”

    赫兆丰生于1987年,从本科到博士,他一直学习和研究人文学科,最终也留在了南大文学院,继续投入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历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学生们的眼中,他为人随和,上课认真负责,下了课堂,还能一起侃动漫与足球。

    他性格内敛,喜欢沉静、纯粹的生活。在阅读中,他能获得与古人神交的奇妙体验。他依旧记得第一次读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的感觉:字里行间,像是被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和想象力吸引进去了。因为一本书,他在学中文的路上越走越远。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自2016年正式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编纂出版3000册的《江苏文库》,是目前规模最大、最完备的江苏文化百科全书。也是这一年,赫兆丰博士毕业,他以文脉工程科研秘书的身份留校工作,投身到《江苏文库·文献编》的编纂工作,成为一名“修书人”。

    选底本就是千淘万漉,吹尽狂沙始到金

    《江苏文库·文献编》编纂团队中,既有像他的老师程章灿教授一样的学界“大拿”,也有不少和他一样致力于传承文脉的85后、90后伙伴。

    《江苏文库·文献编》

    江苏自古人文荟萃,历代江苏人写了多少书?哪些书具有传世价值?文脉修书人得练就“火眼金睛”,方能沙里淘金、去粗存精。“江苏历代典籍数量庞大,仅仅确定四部书目就花了两年多时间,还经过反复严格的内部筛选、外部送审、会议审订,六易其稿。”赫兆丰坦言,这个过程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

    影印出版的《丁卯集笺注》

    除了整理与研究,他还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中华文脉故事。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备受关注。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条大运河,一条是中国大地上流淌着的大运河,另一条是在中国古诗词中流淌的大运河。”他与恩师程章灿教授编纂出版了《大运河古诗词叁百首》,从历代诗词总集和别集中千挑万选,遴选出227位诗人的叁百首作品,每首都加上了短小精悍的注释和评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展示“诗词里的大运河”。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他说自己是幸运的

    2023年5月20日,当时已出版的1002册《江苏文库》亮相江苏发展大会“文化江苏建设论坛”。那也是赫兆丰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成果集中展示。作为“修书人”,他与现场其他观众一样深感震撼,同时,满腔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溢于言表。

    《江苏文库》出版成果

    这“皇皇巨着”的幕后,是紧锣密鼓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他说,自己没有严格的生活和工作之分,不待扬鞭自奋蹄,即便是假期,也会有自己的读书和科研计划,“开个玩笑说,就是没有下班时间。但能够以自己喜欢的事情为职业,这些辛苦也就不是大问题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赫兆丰说,他是幸运的,因为能一直走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流传千年的文献典籍,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蔡梦莹 刘静妍/文 马文心 鲍紫媛/编导 吕正昕 张浩然 王光强/摄 吕冰希/后期 李卉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