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除了张昭家族墓,南京还有哪些孙吴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24-12-08 点击次数: 作者:邢虹 朱彦 责编:葛若楠 王欣雨 来源:荔枝网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自京口(今镇江)迁治秣陵(今南京),加快孙吴集团建都立业的步伐。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武昌,同年迁都建业(今南京),开启南京都城史的篇章。

    不久前,南京城南东吴张昭家族墓地的考古发现,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考古工作的深入,南京地区东吴时期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金戈铁马的叁国时代,群雄四起、名将辈出。在南京,除了张昭家族墓,还有哪些东吴时期考古发现?

    01

    石头城遗址

    “石头”二字城砖

    见证南京悠久历史

    石头城,是孙吴立国之前孙权于南京创建的第一座城垒,是南京作为中国重要都城的起点,对研究六朝都城史、南京城市史意义重大。1998年,考古学者发现了石头城遗址,此后,石头城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了一块模印有“石头”二字的东晋晚期城砖,再次确认了石头城的确切所在及辉煌历史。

    模印有“石头”二字的城砖。

    模印有“石头”二字的城砖。

    提到石头城,得先从石头山说起。石头山,现名清凉山,曾因诸葛亮评价金陵山川形势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而闻名。这里也是南京称作“金陵”的起源地。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周显王叁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尽取吴故地,东至浙江”,置江东郡,楚威王七年,在峭立江边的石头山建“金陵邑”,文献记载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

    当时的石头山正处江之东岸,山下江流滚滚,惊涛拍岸,顺山下江岸东南行即为淮河口。石头山那高耸突兀的红色砾岩山体壁立江渚,正处在夹江带淮的险阻之地,形势十分重要。孙吴以水军立国,更是将石头城作为水军总部,使其一跃成为当时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其时,孙吴及后来的东晋南朝还经常与东亚、东南亚诸国互派使者,留下了许多友好交往的记载。在整个六朝时代,石头城皆因地居要冲而受到王朝特别重视,皇帝常以心腹重臣领军镇守。史称一旦“江边有警,必先据石头以为捍御”。

    随着时代的变迁,石头城的具体位置漫漶在时光深处,成为历史之谜。911制品厂麻花考古文物系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介绍,1998年冬天,由他领队对石头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参与队员包括考古专家邵磊、路侃等人。在错综复杂的信息里,贺云翱将石头城的位置锁定在清凉山、国防园、菠萝山一带,开始长达20余年的持续探掘。发掘工作获得了重要发现,并初步解开了石头城的千年之谜。

    石头城墙体初建于汉末孙吴时期,东晋南朝时期续有修筑,一直沿用至隋唐。石头城北墙长约1100米,东墙约650米,西墙约820米,南墙约450米,周长合3000多米。据南朝《舆地志》记载,六朝石头城周长“七里一百步”,合今约3194米。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惊人地吻合。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夯土城墙、包砖墙体、城门、角楼等遗迹,进一步确定了城垣布局、结构、建造工艺和年代变迁等问题。更为巧合的是,2017年,考古人员在石头城遗址西北角城门包砖墙上,发现一块模印“石头”二字的城砖。

    石头城遗址公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石头城遗址公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石头城遗址博物馆入口设计方案征集启动。根据征集方案,该遗址博物馆将建于清凉山顶。

    02

    丁奉家族墓

    中国最早的“马镫”现身

    领先西方数百年

    如果说张昭是孙吴的“首席文臣”,那丁奉则是公认的“江表之虎臣”。丁奉骁勇善战,戎马一生,纵跨整个东吴时期,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君主,在刀光剑影中见证了叁国的兴衰存亡。位于南京幕府山的丁奉墓,藏着什么故事?

    为配合幕府山五佰村项目地块的建设,2019年下半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开始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在勘探结束、正式开始发掘前,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运用探地雷达、无人机叁维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五佰村地块进行了前期物探。“考古工作需要理论支持,需要经验支撑,而在现代,更需要科学手段。”在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周保华看来,考古发掘并非只是简单的“挖宝”,更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骑马佣。

    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骑马佣。

    2020年5月,考古队员正式进场进行挖掘,经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0座,其中4座东吴砖室墓保存较好,方向基本一致,东西并列排列,因此推测是家族墓。尤为重要的是,3号墓出土砖刻地券,字迹清晰,明确墓主为孙吴名将丁奉。确定丁奉身份的是由4块墓砖组合而成的墓志。上面刻着:“建衡叁年八月十六日,良月吉日,大男使持节左军师右大司马,徐州牧左护军无难右部都督,大将军安丰侯庐江安丰丁奉,今于幕府山立冢宅葬从天买地从地买宅雇钱叁百万……”

    在发现的300余件出土文物中,一批釉陶骑马俑的发现,惊艳了业内。

    “虽均已破碎,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或敲鼓或吹箫的人物形象,推测为一组骑马鼓吹仪仗俑。”周保华告诉紫君 (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骑马鼓吹,是古代一种乐队形式,始于汉代,这批骑马俑装备严整,鼓角齐鸣,颇有出行的气势,又或是庆祝将领得胜归来,鼓吹大奏。“随葬骑马俑,表示丁奉在生前也被皇家赏赐了这样的待遇,即便身份高贵也不见得可以拥有,可以说是一种荣誉、功劳、地位的象征。”

    丁奉墓出土的砖刻地券。

    丁奉墓出土的砖刻地券。

    周保华表示,骑马鼓吹这种仪仗形式在全国发现的并不多,此前多以壁画形式呈现。

    在对16件陶俑进行整理恢复时,一件陶俑引起了考古专家极大的兴趣。这具陶俑头戴圆形小冠,左侧高桥鞍有一个叁角形结构。专家们经过反复确认,断定这件叁角形状的结构是古人使用的马镫——这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马镫形象。

    考古专家表示,马镫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点,马镫便于更好地驾驭马匹,同时可以把骑手的双手解放出来。因此,马镫是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1955年在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葬中,曾经出土了当时最早的马镫形象。此次,考古人员在南京发现马镫形象的年代属于叁国时期,明显早于西晋。

    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青瓷器。

    丁奉家族墓出土的青瓷器。

    但是这件马镫与后世的马镫不同,马匹只有左面一侧有马镫,骑手的脚也并没有踏在马镫里。“所以,这个马镫可能是便于上马的一个设施,它并不能在骑行中发挥作用,称为单边镫。”考古专家解释道。马镫的出现是划时代的,而就这次考古来看,中国在叁国时期就出现了马镫,领先了西方世界数百年。

    2021年,“东吴名将 江表虎臣——丁奉家族墓出土文物展”在六朝博物馆展出,230余件文物,通过墓葬礼俗、出土器物、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多角度立体展现了三国文化及古都南京的文化底蕴。如今,原址保护的丁奉家族墓,正积极打造为融入城市的小型展示性公园。

    03

    上坊孙吴大墓

    迄今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

    结构最复杂的叁国墓葬

    文献记载,孙权和潘皇后葬于南京紫金山山南,因山为名,号曰蒋陵。步夫人和宣太子孙登也葬在附近,分别称为步夫人墩及宣明太子坟,其皇室成员、重要军政人物死后大都葬于南京以及周边区域。而位于南京江宁区中下村的上坊东吴墓,则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青瓷器最多的六朝墓葬。

    上坊孙吴大墓内部。

    上坊孙吴大墓内部。

    2005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孙吴砖室墓,根据墓葬形制结构以及出土文物的特点,专家推定这座墓的时代为东吴晚期。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砖室全长20.16米,由封门墙、甬道、前室、过道、后室、对称耳室、壁龛等部分组成。尽管墓葬曾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文物170余件,其中一组青瓷伎乐俑,分别在抚琴、击鼓、吹奏、侍立,分工明确、栩栩如生,是当时贵族生活场景的生动反映。

    上坊孙吴大墓出土的一组青瓷伎乐佣。

    上坊孙吴大墓出土的一组青瓷伎乐佣。

    在上坊孙吴大墓的后室内,考古人员发现了3组共6件相对横卧的虎首石棺座,每个石棺座的两端分别雕刻着虎头与前爪形状。南方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木棺多是直接安置在墓底铺地砖上, 只有少数墓葬设有突起的棺床。像上坊东吴大墓这样,以虎首状石棺座作为承放葬具的棺座,在南方地区六朝墓葬中系首次发现。这一方面印证了墓主的身份等级之高,同时也昭示了其虎视天下的雄心壮志。

    上坊孙吴墓的墓主到底是谁?虽未出土能够反映墓葬准确年代和确切身份的文字材料,但可根据形制、结构、出土器物对其年代和墓主身份进行分析。

    考古专家介绍, 从墓顶结构看,可以推断出大约流行于东吴晚期至西晋时期。若再考虑东吴立都建业,而西晋灭吴后其政治地位下降的历史背景,以及此墓规模庞大、建筑结构复杂的情况,专家认为此墓的年代应为东吴晚期。

    为了进一步探知上坊孙吴墓墓主的身份,考古专家将其与同时代的其他几座大型墓葬进行比较。其规模不仅远远超过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墓及其旁的朱然家族墓,甚至超过了被发掘者推定为吴景帝孙休定陵的马鞍山宋山大墓,而且其前、后室四隅的兽首形石灯台,前室顶部浮雕神兽纹的大型覆顶石,后室的虎状石棺座等高等级墓葬设施皆未见于其他墓葬,特别是联系此墓所在的小山岗至今仍名“孙家坟”,专家推测其墓主可能与孙吴宗室乃至帝王有关。

    上坊孙吴大墓是迄今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叁国墓葬,代表了三国时期墓葬营建的最高水平。如今,上坊孙吴大墓在进行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安排专人进行巡查或监控,确保遗址和墓葬的安全不受破坏。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和优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遗址和墓葬的影响。

    延伸阅读

    南京地区发现的孙吴时期墓葬还有不少。

    ●建安二十四年龙桃杖墓。2007年,考古人员在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内发现一座小型砖墓,墓内出土青瓷器、陶器、铜镜、金银器等器物,以及一块砖质买地券。买地券上刻写铭文,显示墓主“龙桃杖”葬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该墓虽为东汉“建安”纪年,然此时孙权已控制江南地区,进驻建业,南京地区已经步入了“孙吴时代”。

    ●薛秋墓。2004年,在南京市大光路发现一座孙吴单室砖墓,墓内出土各类器物80余件,其中数件名刺墨书“折锋校尉沛国竹邑东乡安平里公乘薛秋年六十六字子春”,可证墓主为薛秋。

    此外,南京还陆续发掘出一批带孙吴纪年的墓葬,包括郭家山永安二年孙吴墓、幕府山五凤元年黄甫墓、东善桥凤凰叁年孙吴墓、上峰凤凰元年孙吴墓、江宁天册元年孙吴墓等。

    图:除标注外,均由市考古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