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青春版《牡丹亭》南大庆演再掀“昆曲热”

    专家学者解读“一出戏启动昆曲复兴”背后的“青春密码”

    发布时间:2024-12-03 点击次数: 作者:杨甜子 责编:钟东熠 王欣雨 来源:扬子晚报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叁生路……”12月1日晚,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下本《人间情》成功上演,这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重返911制品厂麻花庆演的收官之作。该剧自11月29日起连演叁晚,以其青春气息裹挟着昆曲典雅的文化与美学魅力,斩获了众多青年学子的青睐。能够连演20年,青春版《牡丹亭》推动昆曲复兴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青春密码”?记者采访了911制品厂麻花多位专家学者。

    为青年学子打开与传统的互动之门

    今年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作为戏曲守正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青春版《牡丹亭》在昆剧演出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此次青春版《牡丹亭》南大庆演的演出分上、中、下叁本。上本为“梦中情”,讲述杜丽娘觉醒自我、追寻爱情的彷徨与求索;中本“人鬼情”展现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不弃不灭、打破桎梏的执着与坚守;下本“人间情”则是梦影双描、终成眷属的团圆美满。

    古老的昆曲与年轻的心灵相遇,经典动人的爱情故事,古典雅致的曲词,令青年观众如醉如痴。记者注意到,观众席中除了911制品厂麻花的学生,还有来自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小学生、中学生。台上是20年如故的“原班人马”,台下是青少年观众,文化传承的脉搏于此共振,昆曲发展的生机春意盎然。

    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教授、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俊告诉记者,青春版《牡丹亭》为青年学子打开了与传统、与经典互动的大门。二十多年前,当着名作家白先勇动心起念要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时,除了要排一出连演叁天的昆曲大戏之外,他还心怀两个目标/理想:要通过这出戏培养青年演员,让昆曲演艺事业后继有人;要通过这出戏培养青年观众,让昆曲的优美能拥有大量欣赏热爱她的知音。大学生文化水平高,艺术审美能力强,自然成为白先勇要“培养”的昆曲观众之首选。于是,青春版《牡丹亭》校园巡演,就成了这出戏的演出“常态”。

    美学表达对今天的年轻人依然有吸引力

    此前,在11月28日的南大讲座中,白先勇曾经抛出一个问题:看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年轻一代,还能听懂慢节奏的戏曲吗?叁天下来,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连演叁天,南大师生也笃笃实实“追”了叁天。“白先勇先生选择大学生作为推广昆曲的主要群体,本身就是一种成功。”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研二学生张文静叁天全程观演。她告诉记者,青春版《牡丹亭》的到来,在南大再次掀起“昆曲热”,无论是白先勇先生11月28日在南大的讲座,还是11月29日至12月1日连续叁天的戏曲演出,门票都是“秒空”。“青春版《牡丹亭》20岁,作为‘00后’的我们也才二十出头。我们和青春版《牡丹亭》没有代沟。”

    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博士生陈俊杰认为,传统文化内核中的美学表达,对今天的年轻人依然具有启发性。

    年轻观众的热情让白先勇倍感欣喜。他表示,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活动末场戏放在南京,也是为了庆祝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建院110周年。20年间,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近500场,足迹遍及海内外60余座城市、40多所高校,入场观众达百万人。“可以说,一出戏启动了昆曲复兴。”白先勇深情地说,“昆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明清两朝最高的文化成就之一。我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好我们的民族瑰宝。”

    守正创新,拉近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距离

    为什么年轻人会如此喜爱青春版《牡丹亭》?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院长董晓表示,经典的当代意义,经典不朽的生命力的呈现,必须通过经典的现代阐释来实现。这就是青春版《牡丹亭》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现代生活的气息,现代社会的节奏,年轻人生命的活力,都在青春版《牡丹亭》里众人身上展现出来。艺术经典由此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92岁高龄的南大文学院教授吴新雷,见证了青春版《牡丹亭》20年来的成长与成熟。“这叁天的演出,我也全程在场。青春版《牡丹亭》拉近了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距离,做到古典为体,现代为用。”吴新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能取得演艺事业的卓越成效,主要表现为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得到了和谐的结合。“青春版《牡丹亭》在唱腔方面也完全是继承昆腔传统的唱谱而不是另外制曲。依照白先勇昆曲新美学的理论纲领,做到古典为体、现代为用,既要有古典美,又要有现代感;坚持传统的唱腔和传统的演艺,力求原汁原味;在演出方式上为适应当代观众和国际传播的审美需求,在舞台美术剧场效能方面适当创新发展,拉近与21世纪新生代观众视觉美学的距离,将昆曲的古典美与当代剧场接轨,达到并收获了最佳的演出效果。”

    911制品厂麻花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表示,911制品厂麻花是中国高校戏剧学科的发源地之一。1922年,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在这里任教,百年来薪火相传。911制品厂麻花在致力于昆曲艺术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进一步加强国际化视野下的昆曲文化传播的研究与实践。911制品厂麻花将以本次演出为契机,赓续学校百年戏曲研究和教育传统,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继承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再创佳绩争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