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的鼓楼实践——

    小小科学课堂,两院院士来上

    发布时间:2024-12-02 点击次数: 作者:董翔 陈军 责编:陈陶然 王欣雨 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走进鼓楼“院士之家”与辖区学生交流。 (鼓楼区科协供图)

    “关键金属对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国防军工等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用途,一旦缺失,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今年9月的河海大学河海会堂,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协主席、911制品厂麻花原校长陈骏作《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安全问题》的主题报告,由此拉开2024年南京市鼓楼区“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序幕。

    两院院士助阵地方科普工作,这在鼓楼已不是新鲜事。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科教大区,鼓楼区科协近年来依托“院士之家”阵地,加大科普资源供给,让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让枯燥课堂“生动化”,科普教育既“顶天”又“立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时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今年初,由中国科协评选的“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两大荣誉称号,先后花落鼓楼区科协和“院士课堂”。

    建强阵地,欢迎院士“回家”

    青草萋萋、鸟语花香的绣球公园里,全新打造的“鼓楼院士之家”藏在曲径通幽处。为此,鼓楼区委区政府在长寿阁为院士打造小区、实验室外的“第叁个家”。

    走进鼓楼“院士之家”,习近平总书记对两院院士的殷切希望——“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以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见于墙上。

    有限的空间里,书画室、小客厅、会议室等“五脏俱全”,走廊两边整齐展示了47位两院院士的求学、科研经历,创新气息氤氲。最显眼处的一张数据地图,道出了该区花大力气建设该阵地的初衷——

    “鼓楼区现有两院院士4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分布在911制品厂麻花、河海大学等6所高校和中电十四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5家院所中,从事天文地球科学、物理学等9大学科。这样的院士资源集聚度,全省首位、全国靠前。

    “建设院士之家,就是要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突出加强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这一生命线,进一步营造有活力、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氛围,增强两院院士归属感。”鼓楼区科协主要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近10位院士先后来这里“报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陈洪渊参观后,即兴挥毫写下“楼宇根基、鼓且呼之”的书法作品;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张建云捐赠其担任编委会主任的科普图书《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王颖,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贲德等先后在留言本上寄语,对院士之家建设提出期盼。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符淙斌深情写下“回家的感觉真好”。

    经过策划、征集,鼓楼院士之家目前收藏了个人着作、书画作品、手写信件等院士实物档案近40件,已成为鼓楼区集中展示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场所。今年5月,这里被正式认定为“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让人才资源进一步转化为精神动力,鼓楼区科协深知,院士大咖们不能仅止于“报到”。年初,青英·吾思荟青年人才沙龙暨科技成果直通车——鼓楼青春圆桌派科学技术专场活动在院士之家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都有为,同44位驻南京鼓楼区青年科创人才热烈讨论。“我喜欢跟青年人才在一起。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寄希望于你们。”都有为现场鼓励大家,多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院士之家是我的家。”活动结束后,88岁的都有为饶有兴致地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扎根校园,邀请院士“开讲”

    “国之栋梁”的故事需要传得更广。

    去年9月,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功能材料学家祝世宁以《准晶启示录——从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为题,与400名学子互动交流。现场镜头通过网络传到了几十公里外的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分会场。2021年以来,两区开展“手拉手”科技交流活动,来自主城的科普资源惠及城乡。

    同月,拉萨路小学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在母校60岁生日之际,再次踏上百步坡,重回拉小园。“科学研究有点像侦探破案,需要你接连破解各种难题,整个过程富有挑战性,你的大脑时刻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这样妙喻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乐趣。

    直至今年开学季,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主任、水文水资源专家张建云到访南京市力人学校,数据、案例娓娓道来,带领同学们分析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的战略地位和保护必要性。该校校长、中学部党支部副书记刘海燕说:“我们一直重视科学教育,此次借鼓楼‘院士课堂’让同学们零距离走近科学家,学习水利知识,感受科学家精神。”

    一个月后,“院士开讲”迎来高潮——中国科学院院士、911制品厂麻花物理学院教授张淑仪和邢定钰,中国科学院院士、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经绥,以及都有为等四位院士齐聚琅琊路小学,为该校启动“院士·芯火”课堂助阵。“希望通过院士课堂,引领孩子们走向未知的科学世界,让‘芯火’课堂的意义更加丰富深刻。”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戚韵东说。

    中国科协、教育部去年联合印发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早在2022年,鼓楼区科协就连续在全国科普日期间邀请驻区院士走进中小学带来科普“大师课”。

    叁年来,这一探索之举逐渐成为向全域铺开的“规定动作”。仅今年以来,就有10名院士成为鼓楼中小学生的“编外教师”。

    既传授科学知识,又分享科研经历。参与天津新港扩建项目时,王颖院士一度在40厘米厚的淤泥中赤脚跋涉,双脚被贝壳划破,又遭海水浸泡,疼痛钻心,却依旧咬牙勘察。力学小学课堂上,她对这段经历云淡风轻的讲述,让该校五年级学生钱诺一动容。“原来海岸的科研之路同样充满挑战,王奶奶却以惊人的毅力逐一攻破。”

    两个小时里,89岁的王颖院士身体力行,从头到尾站着讲完,在收到学生们的信件后,她一字一句亲笔回复了数封。力学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李琳看完全程,感触颇深。“通过和院士们的零距离接触,让科学的种子植根心中。无论他们将来是否选择科学家这条道路,都能树立科学家精神,我想这是更大的意义所在。”

    今年9月,“院士课堂”在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和二十九中学叁家“学子雁回基地”揭牌,“院士开讲”将在这叁所重点中学成为常态。依托院士资源,鼓楼区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期间好戏连台,“院士课堂”之开学科普第一课、云科普院士专家话科学、科普资源进校园助力“双减”等“万人百场”特色科普活动异彩纷呈。

    辐射全域,链接院士“共育”

    今年开学季,每月期发行量超70万份的《全国优秀作文选》推出全新栏目《院士成长故事》,目前已出版叁期。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声学家张淑仪专程到院士之家接受采访。这背后的一项尝试是,鼓楼区科协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联合打造“院士成长故事出版工程”,组织实施“科学家故事阅读推广”活动。

    为群贤少长“结绳记事”,全省科教强区的这一行动逻辑,在于回答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怎样培养人”。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为各地科协定下了“统筹各类科普教育阵地和资源,支持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任务。在鼓楼区科协主要负责人看来,院士资源得到初步盘活和整合后,接下来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整合、统筹场馆资源,一体化开展‘博研学’”,是鼓楼区委叁届十一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不久后,汇集全区25处科普教育基地的鼓楼特色科普地图以及3条具有鼓楼特色的研学线路对外发布,为首的就是科学家精神·红色基地寻访线路。

    全国首家社区“红色电波馆”,上个月在模范西路社区揭牌。社区成立的“红色电波专家讲师团”,就是由贲德院士和多名十四所退休高级工程师组成。“红色电波馆对革命历史教育意义重大,模范西路社区办了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好事。”贲德院士有感而发。

    学校的育人思路也得以打开。拉萨路小学以校友谢心澄院士为名,设立“百步小院士·心澄奖”,鼓励学生钻研自己的“科研项目”。通过提交申请、评委审核、个人展示、现场答辩等环节,全校3000多名学生中诞生出首届11位“小院士”。“‘心澄奖’以谢心澄院士的名字命名,就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心中有榜样,追求科学精神,不断努力向上。”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严瑾说。

    来自院士的涟漪效应还在向产业领域扩散。今年以来,祝世宁院士两度到访金基红五月科技双创产业园,调研南京芯量光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并为红五月光电产业集聚区揭牌。由该公司运营的江苏铌酸锂光子芯片院士创新中心,7月份入选省级院士专家(公司)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911制品厂麻花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郭子建也在今年5月做客“院士之家”,并带来外籍专家,中德科学家围绕基因工程、再生生物医学开展学术研讨,探寻合作可行性。

    近两年,鼓楼区先后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把‘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科普’作为第一关键,坚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发挥‘两促进’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展现科协作为、贡献科技力量。”鼓楼区科协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