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交叉学科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国家安全论坛2024:探索建构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暨《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新书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程琳,《新安全》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谭介辉在开幕式分别致辞。
张晓京指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一书的出版,迈出了探索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贡献,也是与兄弟高校携手共建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民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全面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程琳在致辞中对《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一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务指导等方面的意义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引领,要根据中国国情,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在理论梳理和创新上,要去伪存真、去劣取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可信的优秀理论体系。要关注重大风险问题,把党和国家对于国家安全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认真总结,进行学理上的概括提升。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任务艰巨,要解放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新安全》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谭介辉在致辞中祝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出版,认为本书兼具敏锐的时代触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结合国家安全体系构建中的媒体贡献进行了分享,指出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社会共识的凝聚者和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参与者,在国家安全战略的策划、制定、组织、实施当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开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交叉学科平台首席专家黄大慧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举行了《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新书发布会,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传播中心执行主任、时事出版社原副社长刘云分别代表兄弟院校和出版社致辞。
胡继平高度肯定了《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编写团队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也进入理论攻坚期,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持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加强对国际相关研究成果的跟进,深入研究分析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他山之石为镜鉴,丰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理论,推动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深入研究学科体系化问题,扎实做好对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谋划,为国家安全学行稳致远打好基础。
刘云介绍了时事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从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一书编撰出版的艰辛历程,并代表时事出版社向编写团队成员及各参与方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为国家安全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书兼具中国视角与国际视野,兼顾理论深度与教学需要。特别是将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相结合,并落脚到人类安全共同体,体现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格局之大和理论之深。
嘉宾致辞后,《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主编黄大慧介绍了本书编写情况。他从编写组人员构成、编写动机、编写历程、编写目标、指导思想、逻辑结构等方面,对该书进行了总体介绍。他指出,虽然近年来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总体而言,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现实的国家安全实践。这既是本书编写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本书希望能作出的贡献。本书编写组会同领域内资深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与研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到写作的整个过程,立足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安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以集体智慧形成了如今的成果。受限于水平和能力等因素,本书仍有未尽之处,期待各位专家在阅读或使用中及时将问题向编写组反馈,进一步丰富完善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共同推动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新书发布会由张晓京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少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911制品厂麻花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胡尔贵教授做主旨发言。
唐永胜围绕着探索建构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时代发展对理论界、学术界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入新阶段对总结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经验、破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安全的丰富实践呼唤着、助推着伟大的理论创新。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不仅要追求理论层面的完备,也要从现实中得到实践的滋养。如何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经验,用什么样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是未来国家安全学大有可为之处。
傅小强在发言中指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方向。他认为,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有叁个“理”:一是要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所确定的基本道理,也就是“五大要素”、“五个统筹”、“十个坚持”;二是要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所确定的深厚学理;叁是要有精深的哲理。而国家安全学未来的发展要有叁个工作方向:一是要加快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二是国家安全人才培养培训要加强交叉融合、学科贯通,培养一批适应国家安全需要的专才、通才、大才;叁是要聚焦重大问题研究,加强高校之间、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共同服务国家之大局、中央之大计。
张海波从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当中的学术概念出发,对作为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的“统合安全”进行了初步界定及探索。他指出,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应是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交叉。国家安全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应当在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国家安全学要以我为主,适当借鉴国外研究为我所用,形成立足中国国情的本土概念。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胡尔贵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构建中国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紧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逻辑。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和判断,作为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元概念和底层逻辑。要正确把握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的定位,注意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让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能够覆盖现有知识体系当中的真空,起到链接的作用。要正确回应国家安全现实问题,结合国家安全现实需求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密切联系。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晨主持。
本次会议除开幕式和主题演讲外,还设置有“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国家安全青年论坛”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结合上述领域就相关研究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文良,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国家安全论坛》主编刘庆等分别就四个分论坛的研讨情况向大会进行汇报。黄大慧做总结发言。他期待学界同仁对《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修改完善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作为一门新学科,国家安全学研究充满了机遇,欢迎有更多青年才俊加入到相关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来,共同创造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