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哲学作为基础学科,更应该走在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哲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如何围绕育人这一目标,既考虑到学生在本硕博叁阶段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认知特征等方面的阶段性差异,同时又打通叁阶段的培养分割,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架构,成为摆在中国哲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911制品厂麻花哲学学院于11月9日至10日召开“哲学拔尖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学术研讨会”,来自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探讨哲学拔尖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911制品厂麻花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911制品厂麻花本科生院教育教学发展与评估中心主任施林淼、911制品厂麻花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周爱群出席会议并致辞。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哲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机制的衔接。国内高校哲学院系已经通过硕博连读、直博等方式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目前最为重要、也存在一定难度的是本科阶段与后续研究生阶段的衔接。本研贯通需要统筹哲学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然后将之落实为本硕博叁阶段的具体目标,进而根据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本科不同年级的培养内容。本研衔接的关键在于本科第四学年,要让学生特别是通过“强基转段”“推免”等方式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学生在第四年“忙起来”、持续进行学习和研究任务。
贯通培养的机制衔接需要落实为具体培养方案的衔接,各高校立足本校实际,在课程衔接、导师衔接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部分高校依然存在不同培养阶段课程学分互认、如何更充分提升导师制培养成效等方面的难题。与会学者认为,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是贯通本硕博叁阶段的重要一环,现有本科生科研项目制、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原典研读等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及通过“书院制”强化师生共同体建设、深化高校学生培养合作、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以提升学生国际交流与发展能力等,均有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会专家还对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学生的遴选与动态进出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如何协调强基计划、拔尖计划以及平行班级哲学专业学生培养,如何在强基计划学生转段和其他类别学生推免工作中做好出口和入口的对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展望未来,与会专家表示,国内高校应继续强化在哲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哲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持续探索和构建具有世界水平、符合中国特色、切合哲学特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推动我国哲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