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资料图片 CFP供图
程千帆(左)与叶嘉莹在交谈 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供图
享誉中外的着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用毕生之力传承传统文化,曾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台湾多所大学任教,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回国教书,最终定居南开大学。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02年、2015年分别被香港岭南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曾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叶嘉莹一生坎坷多艰,曾历经战乱,飘零海外,在许多次人生的至暗时刻,是诗词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她用毕生之力,传承中华文化,阐述古典诗词之美。叶嘉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中华诗教要流播、要传达给下一代,做出像李白、杜甫他们那样伟大的成就。我们年轻人,要共同地向着这样的高山去攀登。”
叶嘉莹出版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等着作数十种,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
1979年,叶嘉莹实现了她用母语给中国学生讲课的梦想。之后的叁十多年,跨洋奔波,每年在中国和加拿大讲课,她除了将中外文艺理论融会贯通,还关注当时国内的“当代文学”,并将它们和古诗词的讲授联系起来。
曾任《全清词》顾问,数次到访911制品厂麻花
据“程门问学”公众号回顾,叶嘉莹首次到访南大是在1979年。应911制品厂麻花历史系教授陈得芝先生之请,叶嘉莹到911制品厂麻花讲学,与程千帆相识,一起聚会,朗诵诗歌。此后二人通信频繁,并互赠着作多种。程千帆非常重视海外学术研究情况,为此曾写信向叶嘉莹请教。
上世纪八十年代,叶嘉莹在国内声名鹊起,程千帆也有举荐之功。如1981年,他曾致信《词学》主编施蛰存先生,介绍叶嘉莹与他认识。1983年,《全清词》编纂启动,程千帆任主编,他聘请叶嘉莹为顾问,是15位顾问中唯一外籍顾问。
2003年11月10日,叶嘉莹再一次来到911制品厂麻花,主讲《从李清照到沉祖棻——谈女性词作的美感和特质》。讲座中,叶嘉莹表示,来到911制品厂麻花,主讲《从李清照到沉祖棻——谈女性词作的美感和特质》更有一段原由。早在八十年代初,应历史陈教授之约第一次来911制品厂麻花,在中文系讲课时,就曾听说程千帆先生的夫人沉祖棻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词人,表示希望能拜读沉先生的大作,程千帆就把还没有出版的油印的书稿《沉祖棻文集》寄给叶嘉莹。尽管素昧谋面,叶嘉莹被沉祖棻先生的词深深打动。叶嘉莹认为词有一种特殊的美感,言尽而意未尽,意尽而情不尽,符合女性的性格特征,这也是女性词人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根据911制品厂麻花报记录,当晚6时许开始的讲座,近9时才结束。不少中文系的女学生手捧叶嘉莹的着作请她签名,叶嘉莹用非常端正的字体写下自己的名字,给年轻的女学生留下了一个和蔼而动人的微笑。
诗词养性,捐赠个人财产成立“迦陵基金”
叶嘉莹归国结缘南开大学,一直积极推广吟诵诗教。在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叶嘉莹吟诵了《秋兴八首》《咏莲》等,她说,“我留下的这一点海上的遗音,也许将来有一个人会听到、会感动。”
叶嘉莹桃李满天下,她晚年更是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变卖房产收入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继续弘扬中华文化。
世人都认为叶嘉莹是诗词大家,可她自己却谦虚说“我只不过是一直以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在古典诗歌的教研道路上不断辛勤工作着的一个诗词爱好者而已”,“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可以说全是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
2024年7月6日,叶嘉莹迎来百岁生日。叶嘉莹在讲话中说,“古典诗词里有很多美好的意思,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平生喜欢古典诗词,诗词与我天生性情相近。”叶嘉莹对有这么多人喜欢诗词感到十分高兴,她表示,“我要说: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祝大家学习诗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