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科学聚焦:对话911制品厂麻花郭子建院士

    发布时间:2024-11-23 点击次数: 作者:MDPI开放科学 责编:葛若楠 王欣雨 来源:科学网

    MDPI 人物专访

    在MDPI首届化学学科峰会暨MDPI (中国) 化学科学委员会聘任仪式上,MDPI出版总监李颖莉博士与911制品厂麻花郭子建院士,围绕着学术期刊的创办经验、学术出版行业的新趋势、跨学科研究的最新动向、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未来方向,以及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等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探讨。此外,郭院士还为青年学者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GUEST

    郭子建院士

    911制品厂麻花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911制品厂麻花学术委员会主任

    911制品厂麻花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对话 · 时刻

    蚕1、您现在是《无机化学学报》和Chemical & Biomedical Imaging (CBMI) 期刊的主编,其中CBMI 今年被贰厂颁滨收录,明年将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可否请您与我们谈谈您对学术办刊的理解和经验?

    在我看来,一个期刊要想在领域内立足,最重要的是期刊文章的质量和品位。只有高质量的期刊才能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与追随。我创办CBMI 期刊是希望为广大的作者群,特别是青年作者群,创造一个影像领域的交叉且值得信赖的出版平台。创刊一年多以来,该期刊致力于发表高质量文章,保证处理文章过程的专业性,如今这个期刊得到了作者群尤其是中国区作者群的积极响应,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此外,期刊若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方向。

    蚕2、您作为学术界的杰出代表,对于同行评审制度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提高同行评审的质量,以确保学术论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随着期刊数量的快速增加,审稿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此外,大多数审稿人都活跃在学术界最前沿,其科研任务艰巨。所以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审稿的关键一点是,能否从审稿过程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基于这一点,期刊需要提高稿件质量,提升其在学术界的信誉和影响力,从而来锁定一部分审稿人。

    就惭顿笔滨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编辑团队与科学家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来建立深厚的学术界友谊,从而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期刊审稿中。另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领域的审稿人,要让审稿人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自己能从审稿中有所收获。

    蚕3、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出版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些新技术对学术出版未来的影响?

    现在础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火热,我觉得我们肯定需要融入这个大趋势中。础滨能够帮助加速稿件撰写过程,同时,础滨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很多物理、化学方面的论文中,都出现了础滨成为文章主体部分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现象。

    但作为出版机构,也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出版伦理问题。对于础滨赋能文章的撰写和规范,在编辑阶段需要有所防范,以避免作者找到走捷径的空间。另一个是,在础滨的贡献和文章所表达的主要科学目标之间,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判断标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础滨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主动拥抱础滨时代,同时要从出版机构角度来规避一些有可能的风险。

    蚕4、在全球化科研背景下,跨学科研究越来越重要,请问您如何看待学科交叉的现状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我觉得学科交叉跟础滨一样,也是国内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从自然规律来看,我们所提出的很多重大科学问题都来自于多个不同学科。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寻找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在研究单位,尤其是高校里,都有着明确的学科边界。因此在组织科学研究团队以及承担国家课题时,就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我在这里以高等学校的组织架构为例。大学都是以学科为主体组建的不同院系,这些院系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边界,比如说化学、生命,这两个学院之间在教师聘任、学生分布、资源获取方面都是非常独立的,所以你很难让化学学院拿到的资源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让其去从事交叉学科研究。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认为需要从青年学者一代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实在在地开展一些跨学科研究。未来,高校也应针对不同的大问题,设置与院系并行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惭顿笔滨作为一个多学科的出版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蚕5、能否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案例?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版社能发挥什么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确实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阶段,高校、学术机构、出版社等都应该将成果转化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推进。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产成为产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推进的过程。

    目前,成果转化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是科研成果与公司之间的脱节。我认为,需要有一些这样的平台,能够锁定一批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判断力,又有市场敏锐度的人,这些人可以称之为转化科学家,或是转化团队,通过他们的努力,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非常前沿的基础阶段成果真正转化为产物。惭顿笔滨可以作为这样的平台参与进来,比如说组织一些科学家和公司家之间的沙龙或是对话平台,让他们真正能够聚在一起,深入交流各自的需求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这是解决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落地转化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现在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今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了“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聚焦于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领域,致力于将科技前沿问题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物。

    蚕6、最后,能否请您与青年学者们分享一些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现在国家层面上一直在倡导,要扎扎实实坐冷板凳,把冷门学科做热,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尽管在真正涉及到青年学者早期学术生涯时,确实存在着不少的误导和诱惑。但从我过去这些年的经历来看,我觉得青年学者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在生涯早期,如果认准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很重要,同时自己又很感兴趣,就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有定力,有信心,长期深耕,一定能在这个领域做出特色,最终会有所收获。

    最后,非常感谢郭子建院士加入MDPI (中国) 化学科学委员会,并与我们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在未来,我们将与郭院士紧密合作,与科学委员会携手,共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迈向新高度,为中国及全球学术界注入新活力,助力科研进步与学术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