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徐有富:沉祖棻咏茶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次数: 作者:徐有富 责编:袁宇宁 王晓艳 来源:光明日报

    【读书者说】

    作者:徐有富(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近我收到一套新版《沉祖棻全集》,其中《子苾日记》依手稿录入,为首次整理出版,遂翻阅一过。读后发现沉祖棻喜欢喝茶,也喜欢喝咖啡,然而《涉江诗词集》多次提到茶,却未提到过咖啡。可见诗人往往会挑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与典型意义的意象与生活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沉祖棻咏茶便是一例。

    沈祖棻咏茶

    《沈祖棻全集》 沈祖棻 著 程千帆 笺

    张春晓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总难忘故乡风味

    沉祖棻在表达思乡之情时提到了茶。抗战期间,她经过多年漂泊,在饱尝了失业与病痛之苦后,自然会产生浓郁的思乡之情。如《徵招》(《涉江诗词集》94页,以下简称《词集》)下阕:“还记。旧家时,疏帘静,轻漾素兰风细。瓷碗碧螺春,更香浮茉莉。别来漂泊久,总难忘故乡风味。去程远,鼓角年年,叹误人归计。”

    沈祖棻咏茶

    沈祖棻(1909年1月—1977年6月) 1946年摄于成都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历史悠久,生活富庶,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宜居城市。如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南宋词人吴文英《点绛唇·有怀苏州》也感叹道:“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而沉祖棻恰是一位苏州姑娘,曾自称:“家近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词集》45页)程千帆写过两首绝句,题为《乙丑(1985年)暮春,寓苏州大学招待所,适邻六宅头,子苾故居也。偶成二绝》。可见,沉祖棻的“旧家”,就在苏州葑门护城河边,现已归苏州大学所有。沉祖棻出身书香门第,家境优裕。其《上汪辟疆、汪旭初先生书》自称:“舍间亦颇拥资财,过于十万,受业未尝取一丝一粟。”她少女时代,在家中过着优雅精致的生活当不成问题。而她仅通过两处细节描写,就将这种优雅精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出来,一是微风透过疏帘轻轻飘入,还带有兰花淡淡的香味,二是空气中浮动着从碧螺春瓷碗中散发出来的茉莉花香。碧螺春是苏州地区出产的名茶,茶汤碧绿。其颜色之美,也只有通过洁白如玉的瓷碗方能显示出来。苏州地区还出产茉莉花。考究的人会在碧螺春的瓷碗里,再放一些茉莉花。这样茶香与茉莉花香相融,洋溢出来的气味会让人更加愉悦。

    汪东先生批曰:“非吴人不能领略也。”应当说,即使不是苏州人,通过这几句诗也能体会到苏州人在和平年代那种宁静、闲适的生活之美。特别是经过多年漂泊,在鼓角声中,会更加深刻体会到这种和平、宁静、闲适的生活是多么宝贵。

    2 相思都不似当年

    沉祖棻抒发对夫君的相思之苦也借用过“茶烟”这一意象。程千帆与沉祖棻1937年9月避难至安徽屯溪,就在那里匆忙结了婚,用沉祖棻的一句诗来说,就是“合卺苍黄值乱离”(《词集》260页)。

    1938年,沉祖棻在重庆找到了工作,而程千帆却在西康建设厅当科员,于是又造成了两地分居。尤为不幸的是,沉祖棻于1940年4月初发现患病,接着便到成都治疗,她在《上汪辟疆先生书之二》中谈到过此事:“受业此次在蓉治疗,前后历时叁月,动手术二次,经火厄一次,幸得获免。于七月中旬返乐小住。”此时,程千帆经过努力,已于1940年2月,获得了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教职,复于1941年秋获得了乐山武汉大学教职。1940年7月至1942年秋,沉祖棻随程千帆在乐山学地头养病,两人总算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安定生活。但1942年暑假,程千帆受学校派遣赴成都做招生工作,致使孤身在家养病的沉祖棻写了几首思夫诗。如《浣溪沙》:“小簟轻帷尽日眠,晚凉扶起镜台前。家常闲话写红笺。病枕有谁量药裹,明窗无力管茶烟。相思都不似当年。”(《词集》93页)汪东先生批曰:“随笔写来,此境殊不易到。”上阕写沉祖棻自己的活动,首句写她整天都躺在床上,一方面是因为生病,需要卧床休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丈夫出差在外,觉得百无聊赖,就是起床了也没啥意思。次句写自己直到傍晚才起床坐在妆台前。第叁句告诉我们她坐在妆台前不是梳妆打扮,而是给丈夫写信。这就将其思念丈夫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下阕别开生面写丈夫在家时对自己的关心。一、二两句写无人照料自己吃药,也无人帮助自己煎茶。言下之意,如果丈夫在家,这些事都是由丈夫一手操办的。故还是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且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更生动。最后一句“相思都不似当年”,概括了夫妻双方,婚前与婚后相思内容所发生的变化,颇值得玩味。婚前相思偏重于抒情,充满浪漫情调;婚后相思则偏重于讲述“家常闲话”,更加务实。至于彼此相思说了哪些悄悄话,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得之。

    沈祖棻咏茶

    《涉江填词图》立轴

    3 道途未及故情长

    沉祖棻也通过咏茶来盛赞友谊,如《介眉远惠书物,赋答十二首》其九:“鸣雷新摘茶叶嫩,发箧初闻松子香。珍品远来千万里,道途未及故情长。”(《词集》278页)介眉为游寿的字。游寿与沉祖棻同于1934年8月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研究生毕业之初,沉祖棻与游寿同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工作,而且同住一间宿舍。由于当时大学女生极少,彼此关系密切,故学生时代就结下了深厚友谊。战乱中两人各奔东西,游寿几经辗转,于1957年10月调至哈尔滨师范学院(1980年改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1959年转入历史系工作。而沉祖棻亦于1956年秋,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彼此长期未联系。

    直到1975年,游寿给沉祖棻写了一封信,并附了一首诗:“冬初小恙高烧,梦子苾来访不遇,唯见案上留诗。余出门追之,倦极而醒,乃一梦,成此诗,数月寄与:又见冰花满窗棂,数尽飞鸿入北溟。唯有故人频入梦,留诗案上意叮咛。”沉祖棻读后深受感动,特撰《得介眉塞外书,奉寄十首》作为酬答。此后双方书信往来,诗歌唱和不断,彼此还赠送了不少药物与礼品,其中就有游寿所赠茶叶。上文所引七绝首句“鸣雷新摘茶叶嫩”,沉祖棻附注道:“介眉自哈尔滨寄赠其家乡福建之雷鸣茶,乃清明日雷鸣时所采,难得之珍品也。”次句“发箧初闻松子香”是说包装盒是用松木板新做的,非常精美。打开包装盒还能闻到松子的香气。第叁句“珍品远来千万里”是说这盒茶叶原由游寿家乡的亲友不远万里寄到哈尔滨,游寿又不远万里从哈尔滨将之寄往武汉,其来之不易也就可想而知了。结句“道途未及故情长”,该诗在结构上用叁句诗来写这盒茶叶之珍贵,来之不易,目的就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即游寿与沉祖棻从学生时代所结成的友谊是那么长,那么深,那么感人。这份友谊给彼此带来了温暖,伴随她们度过了许多寒冷与寂寞的夜晚。

    沈祖棻咏茶

    《涉江词》手稿首页

    4 朝来望庭树,已觉绿交加

    沉祖棻描写自己夜晚读书生活时往往以饮茶为标配。如《病中频得诸友来书,兼有赋咏,聊答六首》其二:“枕畔书函懒不收,篆烟微袅小茶瓯。”(《词集》239页)其1975年6月10日日记亦称:“晚上时间最好,清幽闲静,而又过得特别快。看诗至十时,封火,关窗。吃茶二杯,看诗。拟自今晚起,日诵《读雪唐诗抄》叁四首。”

    1966年秋天,程千帆一家移居到武汉大学下九区的简陋平房中。彼处原是武大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的专用车库与司机的临时住所,废弃已久。沉祖棻在这里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岁月,正如其《漫成六首》其一首联所说:“叁户低檐接荒垣,十年寥落住荒村。”(《词集》285页)1970年,程千帆被下放到沙洋分校五七连养牛班劳动。在沉祖棻独居荒村的日子里,年老体弱多病的她,仅对付一日叁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长期从事家务劳动,使她渐渐被陌生人当成了“村媪”。即便如此,作为现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研究与讲解唐诗宋词最受欢迎的专家之一,她还是保持了晚间读书与写作的习惯。其《致萧印唐书之叁》云:“居处四邻稀少,皆早睡,余独爱遥夜把卷。”她在1975年4月13日日记中也谈道:“夜晚四山岑寂,邻居闭门,空屋一灯,虽风雨凄冷,风雪夜寒,每移躺椅至灯前,读古诗文或写信,亦从不觉寂寞凄凉而伤感也。”

    当然,她也在诗中表现了这种生活,如《寂寞》:“寂寞清明后,离居惜岁华。残灯犹把卷,余火偶煎茶。小枕听春雨,闲衾梦落花。朝来望庭树,已觉绿交加。”(《词集》290页)此诗作于1977年清明后,当时“四人帮”已被打倒,诗人敏锐地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此诗首联,诗人习惯性地要表达自己寂寞、孤独的情感,但是“惜岁华”叁字将这种情感一扫而空。因为真的寂寞孤独,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既然要珍惜时间,当然也就不会觉得寂寞孤独了。颔联写了“惜岁华”的具体表现,一是夜深了还在读书,二是为了提高夜读的效率与情趣,还利用余火煎茶,看来诗人尚无就寝的打算。颈联写睡觉的感受,入睡前听到春雨在不停地下着,可见雨还不小,这让她担心起这场春雨是否会导致春花的陨落,以至于形诸梦寐,故此联进一步表达了珍惜岁华,热爱生命的情绪。尾联写诗人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观察庭树,发现都是那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读罢,使人感到了美,感到了温暖,并充满着希望。

    沉祖棻“十年寥落住荒村”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写了大量诗歌,并采取原始发表作品的方法,将其抄寄给朋友们。如《致高文书之二》即附有《岁暮怀人》29首、《石斋寄诗见怀,并约游梁,依韵奉和》8首、《病中戏作,答南北诸故人问》4首、《湖畔杂咏》4首、《闲堂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此章》1首、《山居近事,赋寄故人》2首、还附录《闲堂奉寄》1首。沉祖棻一再劝朋友们对自己所抄寄的诗“阅后即作处理,不必留稿。”但朋友们不仅未销毁,还相互传抄,遂逐渐传播开来。沉祖棻去世后,程千帆将这些诗整理为《涉江诗稿》四卷,共402首。此次《涉江诗词集》再版,沉祖棻外孙女张春晓新增《补遗》一编,辑得诗57首,多为沉祖棻晚年索居荒村时的作品。诚如程千帆《沉祖棻小传》所说:“祖棻的这些诗为自己和亲友在十年浩劫中的生活和心灵留下了一些真实而生动的记录。”本文仅从沉祖棻咏茶的角度,对她晚年的生活境况与情感世界略微做一些探讨。

    本文图片均选自《沉祖棻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