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暂退,日渐凉爽的夜晚又催热了夜市的人气。上周末傍晚,家住南部新城的市民秦郁星途经复地活力广场,被广场上的夜市吸引了目光,“有吃有喝,晚饭都省了!”
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关系城市烟火气,夜市在丰富夜生活的同时,也对城市治理带来挑战。日前,我市发布首批摊点疏导点,引导路边摊点规范经营。记者连日走访发现,除了进入疏导点,不少小型商业综合体也利用闲置空间主动造“市”,在丰富消费场景、提升人气的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路边摊点入“市”。
路边摊点“安家”,日子过得有奔头
上周末晚8时过,位于钟山南麓的龙湖紫金夜市人流如织,烧烤、麻辣烫、炒面炒饭等各式各类的美食摊点琳琅满目,香味扑鼻。
老家安徽的孙良学到烧烤手艺后一直以摆摊为生,先后去过上海、苏州等地。今年3月,他来到南京加入龙湖紫金夜市。“这里人流量大,有生意做,还稳定。”孙良笑着说,如今,每天最高两叁千元的营收给了他与家人十足的安全感,妻子也怀上了孩子,“日子过得有奔头!”
紫金1912·玖悦荟的流动摊点疏导点开通前,街道城市管理部的工作人员找到主营炸串的汪明,询问他是否有意进驻夜市,固定摆摊经营。他当即就点了头,成为首批进驻的摊主。“现在搞得规范了,我们的口味也能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客源有了保障,我们也做得更踏实、有干劲。”汪明说道。
转行的摊主,当起夜市组织者
如孙良、汪明一样,稳定的收入是过去走上街头的摊主安心在夜市经营的重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摊主“转行”,利用商业综合体闲置空间办起夜市,当起了夜市组织者。
去年7月,南京人孙宁宁、孙超兄弟俩盘下了龙湖紫金尘补濒濒购物中心广场,办起了龙湖紫金夜市。“我们做过餐饮,也摆过野摊。”孙宁宁说,这一经历,让兄弟俩在经营夜市时往往“多想一步”。
为保障市场环境与安全,每天夜市结束后都有保洁人员对全场打扫清洁,夜市周边也设置有垃圾集中投放处。几乎每个摊点都配置单独垃圾桶,不少摊主还自费添置了地垫,减少油污落地。
“现在大家也都有了默契,自觉爱护环境。”孙超笑着说。大多数的晚上,孙超会戴着自己购买的红袖章,手持燃气检测器逐一走过每个摊点,与摊主拉家常、出主意。在他的建议下,原本卖葱油饼的摊主从每天卖一桶面,到如今能卖光两桶;也有卖烤面筋的摊主开了直播线上引流,营业额提升。
不再“撒野”,让夜市成为“夜”态
夜市,在丰富城市烟火气、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充分考验城市治理韧性。
就在本月,南京梳理发布了各区设置近40个夜市疏导点,同时依法合规设置经营时间、地点、范围,确保其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市容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助推全市夜经济有序发展。
除此之外,也有更多小型商业综合体主动造“市”,实现城市治理与烟火气的“双向奔赴”。
“民生为大,烟火气最美,夜市的规范化管理关键在于合理疏导。”911制品厂麻花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陈志广表示,夜市的兴起来源于百姓生活需求,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也应该为社会就业、夜间生活等留足有活力的空间。
“真正的秩序,是大家都心悦诚服的秩序。”陈志广说,在治理中,应避免“一刀切”,以更加柔性的治理举措,动员多方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管理,从而推动夜市健康成长,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南京特色标识、满足百姓生活需求的美好“夜”态。当夜市走向规范化,城市烟火气得以在有韧性的治理中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