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减负”用心 “增效”有力

    “双减”三周年: 秦淮绘就美好教育活力画卷

    发布时间:2024-07-24 点击次数: 作者:李宇轩 曾文莲 李华 责编:焦钰茹 王晓艳 来源:南京日报

    “双减”是国之大计,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教育期盼,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从政治上看“双减”,从民生上抓“双减”,从规律上谋“双减”,坚决完成“双减”任务。叁年来,秦淮区坚持先行先试,从校外到校内,从课堂到课后,从作业到评价,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从经验到理念……义务教育学校各种变化在悄然发生,“双减”工作呈现出“有情怀、高品质、强效能”的特征,一幅生动活泼的美好教育活力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央视新闻频道《“双减”百日观察》系列报道,用80%的时长聚焦秦淮4所学校“双减”工作的有力举措;《人民日报》两次点赞秦淮1所学校的假期特色作业;教育部官网专题推介秦淮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江苏教育工作简报》《南京教育工作简报》《南京改革》《南京日报》先后报道秦淮“双减”做法。1所学校获评“江苏省‘双减’示范创建学校”,5篇案例获评江苏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5篇案例入选江苏省“双减”工作每日快报。秦淮“双减”经验在教育部来宁调研座谈会、省“双减”两周年工作座谈会、省校内减负增效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双减”工作分享秦淮智慧。

    砥砺深耕

    全力提升学校教育“硬实力”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全域推进,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样态。课堂是“双减”落地的主阵地,率先发布区域“活力课堂”主张,以“激活、启慧、续力、赋能”为特征,引领教师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让课堂成为一段师生亲历生命成长的旅程。连续举办八届小学校长论坛,定期组织教学校长研修,促进“活力课堂”主张内化;举办“活力课堂”精品课展、开展“活力课堂”教学节等活动,展示“活力课堂”的核心要义和关键环节。全区各校以“活力课堂”为引领,通过课堂教学变革,促进育人方式转型,构建校本特色课堂矩阵,如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明理课堂”“立美课堂”,观照儿童立场的“同学课堂”“助学课堂”,立足教学方法变革的“邀约课堂”“数智课堂”等。“活力课堂”研究项目,先后立项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24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江苏教育》刊发5篇系列文章,专题推介秦淮“活力课堂”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4所小学获评“金陵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11所小学获评“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优秀实践经验特等奖、一等奖。“双减”以来,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全区共有12节课例荣获部级精品课,50节课例获省级精品课。

    革故鼎新,建立轻负担作业管理体系。作业是“双减”见效的落脚点,创新提出“秦淮新作业”主张,积极组织开展学科作业主题教研和设计大赛,引领教师研究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注重作业内容的长程性、跨界性,作业过程的探究力、思维力,作业成果的迁移度、创意度,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新”而有“心”,“减”而不“简”,秦淮各校逐渐建立“设计科学、负担合理”的作业体系,坚决落实“小学作业基本不出校门、初中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要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安排答疑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愉悦,让个性成长在作业中飞扬。游府西街小学“‘五型’作业”入选江苏省首批“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研究成果刊发于《中国教育报》;瑞金北村小学创设的暑期科技感作业和寒假“风筝漫游”非遗特色作业均被《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

    强化保障

    用心打造课后服务“好时光”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

    立体构建,筑就高品质课后服务模式。课后服务关注学生多元需求,着力提高社团品质,打造多彩课后好时光。一是深挖自身造血潜能。引导全区各校立足本校师资优势,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课后服务技能,激发教师课后服务动能,研发更具特色、更有实效的社团课程,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考棚小学培养教师成为非遗传承人,学校白局社团多次承担省级宣传片的录制任务。二是扎根秦淮悠久历史。充分整合秦淮特有的地域场馆、名人故居、文化街区、遗址公园等课程实践资源,建立“一公里校外活动实践圈”。开展馆校合作课程,夫子庙小学携手中国科举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场馆打造“15分钟课程资源圈”的实践经验,在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中面向全省推广。叁是紧密联系在宁校企。与南大、东大、南航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依托高校师资、场馆、课程等优势,丰富课后服务社团课程;建立志愿者柔性引智机制,把大学生、非遗传承人请进来,开设特色社团;带领中小学生走出去,与科学家、园艺师等零距离对话。钟英中学探索实施中学—大学联智的英才共育行动,先后携手911制品厂麻花等高校成立钟英少年科学院、思政学院、智慧学院等,助推钟英学子成为德才兼备的“小院士”。四是着力提升社团品质。全区各校严格把关资质,以高品质的社团课程,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实施。光华东街小学探索“星级导师制”,建立导师入库评估制度,确保师资质量;推行星级导师评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建设优秀社团资源库,惠及更多学生。今年,秦淮区先后举办“非遗无界,艺润童心”非遗特色校园建设巡礼系列活动与第44届“好苗苗”书法作品展,全面展示在非遗传承、书画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持续探索,优化高效能课后服务评价路径。依托省级项目《“双减”背景下优质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开展评价方式改革,探索评价路径创新。一是实施严格的督导检查。将课后服务质量作为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和责任督导核心任务,25位中小学责任督学走进全区51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专项督导。二是创新科学的反馈形式。通过“微分享提升认知,明主题实化督查,树样板共享推进,抓跟进扩面提质”的实施路径,促进全区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叁是建构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优质课后服务评价指导中心”,制定评价“量规”,构建“一体两翼”的实践模型,搭建稳健融通的支持系统。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形成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区教育局课后服务评价案例入选江苏省“教育评价改革”十大典型案例,《江苏教育报》专题报道秦淮区以评增效、赋能“双减”,构建特色课后服务新样态。

    协同共育

    系统构建美好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秦淮区提出了“办更有情怀的美好教育,创更高质量的教育强区”发展目标。

    以美好教育为航标,引领高质量理念。美好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健康第一,充满活力,泛在学习,全面发展”。区教育局和各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平台发布“双减”相关政策,推送“双减”经验做法,宣传“双减”典型案例,以正确的价值引领,智慧的有序实施,温暖的舆论氛围,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与成才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提升学生“双减”带来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集团办学为抓手,点燃高质量引擎。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提升集团内各成员校办学水平,缩小校际发展差距,有效缓解受教育者的焦虑心理。一是制度化推进集团视导。各教育集团内部定期组织开展教学常规巡查,推动校际交流,实现办学文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二是深入推进集团同研共进。放大“名师工作室”“雏雁培育站”的辐射与孵化功能,加快名特优教师的培养步伐。游府西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万代红,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吴玉国,中山小学校长庄永洲先后入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叁是全面推进跨区集团办学。成立南外南部新城教育集团,南外明远初中、南外明远小学深入吸纳南外的管理理念,深度融合南外的课程资源,全面对接南外的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提升办学品质。游府西街小学与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五老村小学与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结为“城乡发展共同体”,助力南京市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协同育人为路径,形成校家社合力。“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秦淮区积极探索校家社共育新路径,建立互信共生的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的育人场域。推行“全员关爱导师制”专项试点,建设“班主任、心育教师、学科教师”的立体运行体系,实现“育人先育心,每个教师都懂心育,每次教育都是培根铸魂”,推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游府西街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并在中期考核中获评“优秀”;瑞金北村小学研发《家校共育指南》,从搭建平台、丰富活动、挖掘资源、参与管理四个维度,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中山小学首创“百位博士家长助学团”,让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博士课堂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点燃了科技兴国的梦想。

    “双减”叁年,有力推进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办更有情怀的美好教育,创更高质量的教育强区”注入新内涵、提供新动力。秦淮千年文脉,如今再次焕发蓬勃生机,以“双减”助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秦淮力量!